江流天地外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江流天地外”的下一句是:山色有无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全诗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为: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词语注释:

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扩展资料:

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开元二十八年(740),40岁的王维调知南选,以殿中御史的身份去黔中等地任选补使,途经襄阳时作此诗。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意思是苍茫的故楚之地和浩瀚的三湘之水相连,汹涌的汉水奔流入荆门和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这是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望,将目力难及的景色,概括成了一幅宏阔的山水画面,气势雄伟浑厚,大气磅礴,成为整首诗的背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诗人由远及近看到“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这里山色真美,真想和山简在这样的美景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对襄阳景色的热爱,留恋山水的志趣。正因为诗人如此热爱这里的风景,所以,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含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江临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山色有无中

这句话出自《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原文: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白话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扩展资料: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

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原为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第3个回答  2019-12-23
江流天地外下一句是,山色有无中。
第4个回答  2019-09-2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