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相互关系

如题所述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地形学”(psycho-topography)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和意识(表层)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

潜意识(unconscious)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如梦、癔症),即潜意识的心理本我。就是说,潜意识是一种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有强度和有效率的心理系统。他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征是非理性(原始冲动性)、非语言性、非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不可知性。这些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preconscious),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和过渡领域。前意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者”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conscious),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种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如果说被压抑的心灵是严格意义上的潜意识,那么主要实施压抑的心灵则是意识。

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1923)一书中对此做了修正,提出了“人格三部结构”(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说。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 、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所构成。

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潜意识性是本我独有的主要品质。弗洛伊德说:本我是遗传的,是生来就有的,而首要的是,本我是由本能构成的。本能源出于肉体组织,并以我们未知的形式在这里得到了最初的精神表现。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

自我,指人格结构中的管理和协调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直接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适当满足。它的大部分精力消耗在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的控制和压抑上。弗洛伊德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动力是马,骑手能给马指出方向。自我驾驭本我,但马也许不听话,这说明本我的潜力是很大的。就是说,自我是外部东西与内部东西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过滤器。

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超我代表良心、自我理想,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父母管教和社会化发展的结果。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力求是道德的,超我则能成为超道德的。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的自我实现。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被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4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5
本我、自我与超我相互关系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人们或许可以把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关系与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作个比较。马提供牵引能量,而骑手有决定目标的权利,并引导这匹有力的马向着目标移动。但是在自我与本我的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太理想的情况,骑手被迫带着马朝着他想去的地方去。 (骑手:自我;马匹:本我;行进的实际方向:超我)

总而言之,弗洛依德的自我是有逻辑性的,有理性的,能够忍受紧张的,是人格的执行者,但它也是骑在本我这匹迅速的马匹上可怜的骑手,并且还被三个主人所控制。
第3个回答  2021-01-11

自我、本我和超我,穷人、富人和神人

第4个回答  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