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的制瓷技术

如题所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景德镇在集大成之后,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愧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当地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建立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附】图为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价值1.2亿的人民币。景德镇官窑瓷器。 2006年,国务院公布景德镇传统瓷窑的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复镇窑是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保护。
砌筑营造和修补制瓷窑炉,景德镇瓷业俗称之为“挛(luˊan)窑”,这是一种专门的技艺。挛窑一业,从元代起,都是魏姓本地人世传经营。到清嘉庆年间,其手艺被余姓江西都昌人学得,并由此传承。据载,清末景德镇镇窑有100多座,窑业的兴盛可以想见。
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都有一定的讲究,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是景德镇窑工千百年劳动经验和高度智慧的结晶,这次镇窑窑炉的砌筑是国宝级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
清代人对挛窑技艺有这样的描述:“余尝见其排砌砖也,一手挨排粘砌,每粘一砖,只试三下即紧粘不动。其排泥也,双手合舀一拱泥,向排砌一层砖中间两分之,则泥自靠结砌两路流至脚,砌砖者又一一执砖排粘,其制泥稠如塘浆,亦不如泥水工所用者。”
挛窑使用特制的窑砖和挛窑泥。
窑砖是用来砌筑或修补制瓷窑炉的主要材料,一般长、宽、厚的规格为24×9×3.5(公分)。另有特殊规格的条子砖和烟囱砖等。
制砖的原料为粘性好、耐火度高的山土,经过踩炼、成型、晾晒、烧炼等工序,最后制成窑砖。过去,砖坯一般装进瓷窑烧成“响砖”,使用专门的圆窑包烧制。
窑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修补或拆倒重新砌筑,所以景德镇有大量拆窑时留下的窑砖头。经过高温煅烧,夹带着火红色和黑釉色的窑砖头被人们广泛地用来砌墙、铺路,使瓷都风貌呈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
挛窑泥取自于田泥,即水田表层下的泥土,因其没有沙石杂质,具有粘性且耐高温。田泥运到窑场后需晒干,便于练制泥料前用水能迅速地将泥块化开。用水搅拌的田泥经过踩练后成为泥浆状的挛窑泥。
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窑砖和挛窑泥的制作技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代镇窑的重新修复,传统窑砖的烧制和挛窑泥制作等传统技艺也被“激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