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找不出来……
先谢谢了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参保人员退休时当时(统筹范围)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乘积。

该指标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是计算基本养老金的重要指标。

指数——每年的缴费基数与前年的当地月平均工资的比值全部加起来求平均 。

扩展资料

能够正确反映“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是指职工退休时上年度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该职工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乘积。该指标反映职工在整个缴费年限或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中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拓展资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即Xi/Ci)是个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说法,且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政策业务含义的独立概念。

特别是遇某参保人员某个或某些年度未缴足12个月时,各年度Xi/Ci并无可比性,更谈不上计算所谓“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地区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地区间的Xi/Ci更没有任何可比性,同一个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其所谓个人工资指数Xi/Ci的高低并不决定其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

可比的是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同一个参保人员不同地区间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取决于两地工资指数C1/Ci的高低、也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高低。

由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中国被概念化,造成了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系列误解和扭曲。

美国采用在应缴费年限中选取35组实际最大缴费年度数据求和除以420个月,从而减少了参保时间,中断时间,退休时间等个别时段对整体缴费计算结果的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是指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工资乘以本人历年的缴费指数(当年的缴费工资与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的平均值。举例说明:

如一个职工自1998年一直以60%的平均工资缴纳了9年的社会保险金,根据新出台的规定明年则以80%,07年以90%,以后每年则以全省平均工资100%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金,如果到他缴了15年时正好达到退休年龄,那他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呢?

假设退休时的上年度全省月均工资为2000元,那么他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为:

2000×[(60%×9+80%+90%+100%×4)÷15=2000×74%)=1480元。

知道了这个概念,每名社会保险参入者结合本站有关政策及公式,就会对自己的退休金的计算有个大致的了解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属舶来品,即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A
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1)、(C1/C2)...(C1/Ci)...(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 factors for eligibility year;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 earnings。
参保人员i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Xi通过工资指数(C1/Ci)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Xi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C1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应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即Xi/Ci)是个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说法,且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政策业务含义的独立概念。特别是遇某参保人员某个或某些年度未缴足12个月时,各年度Xi/Ci并无可比性,更谈不上计算所谓“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地区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地区间的Xi/Ci更没有任何可比性,同一个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其所谓个人工资指数Xi/Ci的高低并不决定其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可比的是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同一个参保人员不同地区间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取决于两地工资指数C1/Ci的高低、也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高低。由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中国被概念化,造成了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系列误解和扭曲。美国采用在应缴费年限中选取35组实际最大缴费年度数据求和除以420个月,从而减少了参保时间,中断时间,退休时间等个别时段对整体缴费计算结果的影响。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还可以有2个正解公式:
令Yi=Xi×(C1/ 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则有简单算数平均算法:
S=(Y1+Y2+...+Yi+...+Yj)/n ——公式2
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应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i+...+nj)——公式3
其中:n=n1+n2+...+ni+...+nj
在不将“本人缴费工资指数”(Xi/Ci)作为独立的政策业务概念的前提下,
S=C1×(X1/C1+X2/C2+……+Xj/Cj)/n (其中n=12N)——公式4
是可用的,显然,公式4只是公式1的简化形式。

2评价编辑
还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参保人员各年度的缴费工资实际为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实际采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S=[ X0×(C1/C1)+X1×(C1/C2)+...Xi×(C1/Ci+1)+...Xj-1×(C1/Cj) ]/n—— 公式5
公式5中,X0、X1、X2...Xi...Xj-1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i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第4个回答  2020-01-24
是指职工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乘以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将职工退休时当地职工上一年平均缴费工资分别除以历年来的平均缴费工资,求得职工历年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然后,以职工退休前在职期间历年缴费工资分别乘以相对应年份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求得职工本人历年指数化缴费工资;最后,将职工本人历年指数化缴费工资之和除以企业和职工个人累计缴费月数,即得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计算公式为:
S=(X1+X2×C1/C2+X3×C1/C3+…Xn×C1/Cn)/M
=C1×(X1/C1+X2/C2+…+Xn/Cn)/M
=C1×(A1/B1+A2/B2+…+An/Bn)/M
=C1×PZK)
式中:
S――职工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C1,C2,……,C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开发区年平均缴费工资;
X1,X2,……,X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个人年平均缴费工资;
M――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累计月数;
A1,A2,……,A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个人年平均缴费额;
B1,B2,……,B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开发区年平均个人缴费额;
P――个人缴费与全区人均缴费之比的平均值,称:指数化缴费系数;
[例]某职工1993年退休,1958年参加工作,从1987年起企业和个人开始缴费,并有工资记载,假定1987年――1993年该职工平均缴费额为4.5元,4.6元,5元,5.5元,6.3元,8元,8.5元,1987年――1993年开发区月人均缴费额为4.4元,4.5元,4.8元,5.4元,6.1元,7.9元,8.2元,1993年开发区月平均缴费工资为410元。
按上述公式计算:
P=(4.5/4.4+4.6/4.5+5/4.8+5.5/5.4+6.3/6.1+8/7.9+8.5/8.2)/(12×7)=0.085
S=410×12×0.085=420.54元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第二部,按缴费每满一年发给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15%,该职工的缴费年限为35年,基本养老金的第二部分应按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52.5%(35年×1.5%)计发,金额为:420.54×52.5%=2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