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难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亲亲,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那么,它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而不能指望在高等教育阶段毕其功于一役。从国际看,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创业教育。

重视从孩提时代就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商业和经济意识等。可见,我国不仅应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应实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三大难点:

1、最突出的难点就是缺乏足够的合格的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如果教师不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很难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然而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愿意走出灌输式教学的“舒适圈”。

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首先使自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能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思考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设计”,然而当前的师资队伍素质很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2、在于高校难以提供足够的合格的课程。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作为零星点缀,这部分课程大多是为学生普及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而在实质性的创新教学中,也只能通过个别案例来开展。完善的、有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严重缺乏的。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此外,目前也缺乏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有效指标体系。如何判定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成效的,不能够仅仅看创业成功的少数学生个案。

3、在于高校难以与社会开展有效的合作。

双创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用创业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对于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成效还持怀疑态度,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仍然多以盈利导向为主,关注校企合作是否能够为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带来直接收益。

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高校长期以来的封闭式办学模式所致,因为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从而不屑于也不擅长从事与生产一线关系密切的应用型科研。这就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共同育人的氛围和长效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