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气候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7至零下20℃左右;而内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至零下50℃;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53℃。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

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

扩展资料: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他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主要分布于南极洲的冰盖下面,储量约为5000亿吨。

铁矿是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据科学家们勘测,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地层内,在晚太古至元古代,有一条厚度达400米,长120-180千米,宽5-10千米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矿石平均品位达32%-58%,是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富铁矿床,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4

南极气候的特点: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多狂风暴雪、空气干燥、降水稀少。由于大陆位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每年有近10个月被厚厚的海冰包围,妨碍了大气—海洋—大陆之间的垂直交换,故形成了独特的气候。

南极的气候既不属于海洋性又不属于大陆性,而属于一种陆地冰气候。气候特点是无论寒季还是暖季,平均温度或极端温度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低。而南极最冷的地方是东南极大陆的内陆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50℃,可称为世界的“寒极”。

南极大陆的月平均温度一般从3月开始下降,10月逐渐回升。南极大陆气温垂直分布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底层常年逆温,温度往往随高度增加,几百米上空的温度与地面可能相差几十摄氏度。

南极大陆最可怕的天气是风暴、暴风雪,而南极素有“世界风极”之称,地面盛行东—东西风,距地面1000米以上的高空是西北风。在内陆,有强烈的辐射冷却,近地层冷空气大量堆积,在重力和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风速大、风向总是不变的“南极下降风”。

扩展资料:

南极气候带:

1、 陆缘冰区的气候带:陆缘冰区的海水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海水在不同的温度、风和云等气象要素的影响下,通过海冰反射率及海冰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的显著变化,影响了该地区的热量平衡,从而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

在暖季,由于风的影响,大部分海域的海冰断裂成大块浮冰随风飘流。许多海区在夏季成为无冰海区。在海冰区,沿岸地区的年平均温度越低,海冰覆盖的面积就越大。

2、沿岸气候:沿岸地区是南极大陆天气和气候变化最大的一个地区。该区不仅受到极地低压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内陆地区强冷空气的袭击。

在最冷月中,北方的暖空气团通过低压活动也可以侵入南极沿海地区,使当地的气温发生显著的变化,温度能升高到6~7℃。该地区也是南极大陆风速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为8.2m/s。

3、内陆地区的气候:内陆地区以高原为主,东南极大陆内陆中部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有“白色大沙漠”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极气候

第3个回答  2008-05-06
南极气候的三大特征

酷寒

一提到南极,人们便会想到寒冷,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 的地区。而在海边,并不像较高的内陆地区那么冷。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科学家在海岸地区测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是-18℃,而在南极点同月的平均温度是-62℃。1983年7月31日,苏联学者在东方站记录到-89.2℃的低温,是世界记录到的最低自然温度。

南极之所以具有如此低的温度,基本上可概括出三个原因:

首先,投射到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远远少于世界上的其它区域。这是一个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因为,地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太阳和极地地表面之间的低角度。平均而言,极地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比赤道地区少40%。

第二个原因则应归功于能量输出损耗多。我们知道,白色本身就比黑色或其它暗色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差。再加上,光滑的冰雪表面宛如一面亮泽的大镜子,将本来就少的能量输入几乎毫无保留地反射回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温度降得更低了。

低温的第三个原因:极地上空,空气的极高的明晰度。由于受到的人为污染很少,所以灰尘和水蒸气就显然显得十分的少。就水蒸气来说,冷空气中拥有比温带地区大约少10倍的湿度;同时灰尘很少,使空气中明显地缺乏固体颗粒。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和灰尘等物质,就像在该地区的上空覆上了一层“厚棉被”,它能有效地阻碍从地面反射出去的长波辐射,从而使该地区的空气得以加热。然而极地地区的这种清晰度,也就意味着掀去了这床“厚棉被”,从而使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很快地消散在大气中,加热空气也就不再成为可能。

干旱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 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 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设得兰群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 南极洲的降水几乎都是雪。

烈风

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把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抛起来,可抛到几千米以外。掀翻停机场上的飞机更是举手之劳。大风在南极沿海地带极其普遍,如德尼森岬一年中有340天刮风暴,因此,南极成了名符其实的“风暴王国”。

南极洲的风力,因地而异。一般而言, 海岸附近的风势最强,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洲的 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 50米/秒。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八级以 上大风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 82米/秒。法国的迪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 其风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 的最大风速。

为什么南极会刮那么大的风呢?我们知道,南极是个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陆地气温比四周海洋低得多,尤其在冬季,陆上气压与海洋气压的差值也随之加大。风速的快慢,与气压大小的差别密切相关,气压差别越大,风速也越快。南极烈风在到达南极高原边缘的陡坡地带时,随地势迅速下降而迅猛下泻,这样就形成了南极大陆沿岸的特有风暴。
第4个回答  2013-03-27
南极气候中文名称:南极气候 英文名称:antarctic climate;Antarctic climate 定义1:南极圈内(南纬66°33′以南)终年寒冷, 极夜和极昼最长可达半年的气候。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南纬66°33′以南的南极圈内的终年严寒、极夜和极昼最长可达半年的气候。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南极气候的三大特征:1、酷寒 一提到南极,人们便会想到寒冷,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 的地区。而在海边,并不像较高的内陆地区那么冷。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科学家在海岸地区测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是-18℃,而在南极点同月的平均温度是-62℃。1983年7月31日,苏联学者在东方站记录到-89.2℃的低温,是世界记录到的最低自然温度。 南极之所以具有如此低的温度,基本上可概括出三个原因: 首先,投射到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远远少于世界上的其它区域。这是一个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因为,地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太阳和极地地表面之间的低角度。平均而言,极地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比赤道地区少40%。 第二个原因则应归功于能量输出损耗多。我们知道,白色本身就比黑色或其它暗色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差。再加上,光滑的冰雪表面宛如一面亮泽的大镜子,将本来就少的能量输入几乎毫无保留地反射回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温度降得更低了。 低温的第三个原因:极地上空,空气的极高的明晰度。由于受到的人为污染很少,所以灰尘和水蒸气就显然显得十分的少。就水蒸气来说,冷空气中拥有比温带地区大约少10倍的湿度;同时灰尘很少,使空气中明显地缺乏固体颗粒。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和灰尘等物质,就像在该地区的上空覆上了一层“厚棉被”,它能有效地阻碍从地面反射出去的长波辐射,从而使该地区的空气得以加热。然而极地地区的这种清晰度,也就意味着掀去了这床“厚棉被”,从而使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很快地消散在大气中,加热空气也就不再成为可能。 2、干旱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 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 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设得兰群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 南极洲的降水几乎都是雪。 3、烈风 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把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抛起来,可抛到几千米以外。掀翻停机场上的飞机更是举手之劳。大风在南极沿海地带极其普遍,如德尼森岬一年中有340天刮风暴,因此,南极成了名符其实的“风暴王国”。 南极洲的风力,因地而异。一般而言, 海岸附近的风势最强,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洲的 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 50米/秒。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八级以 上大风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 82米/秒。法国的迪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 其风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 的最大风速。 为什么南极会刮那么大的风呢?我们知道,南极是个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陆地气温比四周海洋低得多,尤其在冬季,陆上气压与海洋气压的差值也随之加大。风速的快慢,与气压大小的差别密切相关,气压差别越大,风速也越快。南极烈风在到达南极高原边缘的陡坡地带时,随地势迅速下降而迅猛下泻,这样就形成了南极大陆沿岸的特有风暴。[1]南极没有四季之分,仅有暖、寒季的区别。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时,沿岸地带平均温度很少超过零摄氏度,内陆地区平均温度为零下20至零下35摄氏度;寒季时,沿岸地带为零下20至零下30摄氏度,内陆地区为零下40至零下70摄氏度。[2]气候学▪ 地理学 ▪ 气候学 ▪ 海洋气候学 ▪ 航空气候学 ▪ 高空气候学 ▪ 热带气候学 ▪ 天气气候学 ▪ 统计气候学 ▪ 气候统计学 ▪ 卫星气候学 ▪ 物理气候学 ▪ 动力气候学 ▪ 山地气候学 ▪ 地形小气候 ▪ 地形气候学 ▪ 大气候学 ▪ 小气候学 ▪ 室内小气候 ▪ 室内气候学 ▪ 应用气候学 ▪ 环境气候学 ▪ 古气候学 ▪ 气候 ▪ 气候系统 ▪ 水圈 ▪ 冰雪圈 ▪ 岩石圈 ▪ 生物圈 ▪ 一般气候站 ▪ 物理气候 ▪ 数理气候 ▪ 气候要素 ▪ 气候形成因子 ▪ 气候观测 ▪ 气候监测 ▪ 基准[气候]站 ▪ 太阳气候 ▪ 理想气候 ▪ 全球气候 ▪ 全球气候系统 ​其他科技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