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说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合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在中国的建筑史上,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
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美的了解,
也许,无人可比。
在相去不过百年的时光里,
他们留存着的,
是一段端庄而委婉的时代风华。
今天,我们就从梁思成的作品中,
去找寻属于他的风采。
= 使人心颤的手稿 =
【建于辽代的宝坻县广济寺】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建筑叫作广济寺,位于河北宝坻县(现属天津)。它建于辽代,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木建筑中最老的之一。其中的三大士殿为砖木斗拱建筑,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极用木之能事。让人不禁感叹那时候的国人智慧。
细节图
若保留至今,那将是近一千年的人类瑰宝。 而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梁思成复原的手稿,和一座2007年重建的新寺。
广济寺三大士殿平面及断面图
宝坻解放后,广济寺于1947年被县长下令拆除,原因是:把那个“破庙”的木材,拿去修桥,这桥还能为人民服务。 于是,一座极具文物价值的辽代建筑不复存在。 当梁思成于1953年得知这消息时,痛彻心扉:“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梁思成的一生,就在这种发现古建筑的欣喜,和得知古建筑要被毁的心痛之间来回拉扯。
梁思成的古建筑手绘图还有约七十幅,均出自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是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论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的专著。 这本书的草稿因为战争一度流失,三十多年后找回来时,梁思成已经去世了。 而这本书中的测绘图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很多建筑就像那广济寺一般遭遇非命。如今,我们只能按图索骥。
【建于1008年山西榆次永寿寺雨华宫】
永寿寺雨华宫平面及横断面
历史图片 建筑已于建国初期被拆,据说是为了修铁路
【建于1205年的河北正定阳和楼】
阳和楼平面及断面图
历史图片 建筑已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
复建工程正在进行,即将开放
幸好有梁思成的手绘图纸。他的一笔一画,比高清扫描仪都好用。
中国建筑之“柱式”(斗拱、檐柱、柱础)
图中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柱式”(斗拱、檐柱、柱础), 这也是梁思成所绘图版中最常被别人复制的一张, 简练流畅的线条,精细的结构分析,还有对应的中英文注释。
宋代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要略
它们和电脑一样准确,却比数码更多一份“人情味儿”。 那是一个学者对自己国家文明瑰宝的深深热爱。
= 建筑之事,家国之事 =
中国建筑,完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孕育于史前时期,发育在汉代,在唐代成熟,到了宋代臻于完美,直到明代开始衰老。 中国传统建筑中,那些佛教庙宇中的翼展屋顶,宫殿宅第中的格子窗棂、庭院里的月门和拱桥,让18世纪的欧洲设计师为之倾倒,甚至创造了一种专门模仿中国装饰的艺术风格,“Chinoiserie”; 反观国内,工匠们历经千百年发展出我们的建筑特征来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遮风避雨到侍奉神明,可是,建筑却始终受到鄙薄,认为不过是工匠之事。
直到梁思成的出现。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
3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加上助手莫宗江,花了九年时间,辗转15省200余县,考察过的建筑物超过两千个;那是什么年代? 战乱频发,交通不便,只能在古庙或者路边小店中投宿,虱子成堆,有些地方还要提防土匪。 克服了这些障碍,他们便拉开皮尺,一点一点丈量着建筑的大小构建。
梁思成坐在斗拱上
有人问,“梁思成手绘建筑图纸算什么水平?”梁思成的建筑图纸的水平,并不在手绘上。 是他们为了测量和拍照,搭起临时脚手架,惊动无数蝙蝠,扬起千年尘埃; 是梁思成拿着相机,攀上梁架拍摄那些重要的细节;是林徽因煞费苦心抄下的寺庙石碑上记载的修庙年代和经过;是梁、林躲避战乱,在四川李庄写下了《中国建筑史》。
正在测绘的林徽因
后来, 林徽因患肺结核而卧床不起,梁思成因脊椎损伤只能靠花瓶支着下巴,当年的金童玉女变成了乡村困病交加的瘦弱夫妻。
如此的付出,为了什么?“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编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这一课题,向为学者们所未及,可资利用的文献甚少,只能求诸实例。”梁思成这样说。
是为了栽下这棵树,后来人好乘凉。
= 留下,和曾经失去 =
建筑与人之间,有一种很重要的联系,就是珍惜; 珍惜当下,也珍惜过去未来;珍惜天地,珍惜人和人的相处,珍惜每一个细节的智慧用心和鬼斧神工。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
清代 北平西山碧云寺 金刚宝座塔
辽代 山西大同县 善化寺大雄宝殿
隋朝 河北赵县 安济桥(赵州桥)
宋代 河北正定县 龙兴寺转轮藏殿
清代 四川灌县 安澜桥
无可奈何的,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有些东西我们不曾留住。这些精心测绘的古建筑图纸,让人类共有的记忆和情感长存。 时光荏苒,只有这绵延,能战胜无常的破碎和失去的痛惜。
这座长方形的四合院,即20世纪30年代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思成和林徽因曾于1931-1937年在此居住。白雪皑皑的院落中,透着寂静。院门旁的小木马,也许是在这里出生的梁家小儿子梁从诫小时候最喜爱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