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初中如何报考大城市高中学校

如题所述

  

  比较长,如果时间紧可以直接看尾段。
先说和前面几位不同的,
1)都提到了课余补习,其实不然。即使小县城的课余补习资源不足,小城市的课余补习资源却是非常充足的,可是依照亲身经历发现在自己小城市中的成绩依然远远落后于在大城市中(我曾经在中原某地读过书,然后转学至上海读了两年。中原时成绩不过是学校中中等偏下,而在上海时后升至年级近年级前一百,并同时参加古诗文物理竞赛且有所斩获。)。虽然没有这方面总体的数据,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在中原上高中时并没有出现“想报课余补习班而不可得”的情况。
2)师资力量的薄弱才是主要原因。师资所影响的并非只有“教学内容”一项,素质较低的老师同样会带坏学校风气,破坏学习氛围。中原时那个当地第一的学校老师也会有不自主上课蹦方言,打学生,骂脏话,刚抽完烟喝过酒就来教室的行为。在此环境中时间耳濡目染的学生整体素质自然也不甚了了,而个人的整体素质对一个人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时都会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有办法改变吗?没有,因为小城市整体收入低,留不住好的老师。同时开课外班的老师也是这些“不甚好”的老师,所以即使是参加课余补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3)在师资力量上更近一层来看,大城市好的师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大的世界”。我在去上海前确实不知道古诗文的深度与内涵在哪里,以为不过就是几篇写的有点道理的文章,理解背会即可(当然这也有竞争压力的原因,后表);我以为物理只是套用公式,从没有太深入考虑过。有一次我认真看了当时的一个公式,按照自己的思路从头推导了一遍发现不一样,就拿去刨根问底问老师,老师也没看懂原因便恼羞成怒直接大声斥责道“公式明明白白都给你了你还整天推推推!我都不知道你推个什么劲!真是!”,印象之深恍若隔日。而在上海时竞赛班时老师则会引导我们自己思考物理意义,如何推广等等。人对事情认知积累对一件事情细节的思考与试验,差距在哪里从这个例子中便可见一斑。同样,假如我的个人学习能力让我在当前世界中掌握信息的极限是95%,在小世界中的95%与大世界的95%也有着天壤之别。看到较大世界还在于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处处碰壁的小世界只会让人固步自封满足于书本一点点的知识而不知泰山。
4)压力不同。前面提到过,小城市竞争压力大,而信息范围小。这导致了一个畸形的竞争:学生竞争的不是谁的知识范围广,而是谁在固定范围内做题熟练度高。遇到一个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办?“去更广阔世界中探寻深层次原因”和“多做两次炼熟题型考试直接套公式”相比,自然后者的短期收益更大。即使我知道长期进行后者会严重影响我的长期收益,我还是不得不选择后者--因为竞争压力大。这就好比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在“每天给十元给一年”和“一年后给一万”之间做选择,即使一年后一万较多,那时他也已经饿死了。而在小压力过程中,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长期收益慢慢累积,终于有一天击败并且会永久超越短期收益,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更加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更深刻的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能力,这两点相辅相成的结果绝对不是在长期“多做几遍熟练题型”的短视行为浸淫下的结果可以相比的。

题主问的学生学习时间少反而成绩结果的好,抽象一点来看就是学生在相同单位时间内信息接受率更高,而这个信息接受率是局限于老师的信息输出率与老师所拥有的信息总量的。以上内容1)否定了“是因为信息接受时间长”的想法;内容2)可以总结为小城市较差师资对学生信息接受率的不良影响;内容3)可以总结为小城市老师所拥有的信息总量低;4)可以归结为环境压力对学生信息接受率的长期与短期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