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农村智力残疾的人,父母去世后,他们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养老渐渐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然而,社会上有部分特殊的家庭,他们要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养老问题,还有他们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们。这样的家庭,虽然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

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亮亮也不例外。40多年来,尽管带着孩子求医问药,照顾他吃喝拉撒,耗费了夫妇太多的精力,但他们依然享受着和儿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他们没有停止教育儿子。去年,亮亮学会了剥豌豆,夫妻俩高兴地把他剥好的豌豆送给亲戚朋友。亮亮喜欢听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这些年,他们给孩子买了很多盒带、光盘,前几年又给他添了能上网听音乐的电脑。今年,他们带着亮亮到南方旅行,这给亮亮带来了很多快乐。

尽管如此,李先生夫妇还是对未来充满了担忧。面对记者,李先生夫妇表示,虽然现在还照顾得了儿子,再过几年,他们都70多岁了,还帮得了他么?万一他们夫妻患病,那时候自己也需要人照顾。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就是两人百年之后,这个儿子怎么办。小儿子现在看来也指望不上了。这个问题虽有些残酷,但却是李先生夫妇不得不考虑的。

智障女儿 未来何处托养?

王女士家住庆安县同乐小区。王女士退休前是一名机关公务人员,有一个轻度智障的女儿玲玲,王女士说,女儿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从小在普通小学和初中随班就读。初中毕业后,还上了两年职校。王女士原想让她学一些技能,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玲玲学的是超市理货专业,但她的动手能力较差,怎么也学不会。读了两年职校,玲玲就只好待在了家里。

王女士虽然现在还算“年轻”,但也不得不考虑如下的问题:第一,短期托养的问题。如果是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生病住院,孩子放在哪里。找亲戚朋友吧,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帮忙。王女士最希望社会上能有一个临时托养的地方,让孩子在那里吃饭、睡觉,有人看护,可以是有偿服务。她曾经和养老机构联系过,但是人家拒绝接收,可能是生怕父母送过去之后,就不再管了。对此,前面提到的李先生也有同感:现在宠物都有地方寄养,而这样的孩子却没有地方临时托一下!第二,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自己的生活自理可能都成问题,这个孩子怎么办?王女士曾经去了好几家养老机构,但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告诉她,你来可以,但女儿不行。

理由是养老院只收老人,女儿需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收。还有一家民办的养老机构表示可以考虑,但至今没有下文。 第三,“我们百年之后,孩子们怎么办?”王女士说,党和政府不会丢下残疾人不管的,女儿肯定会有地方住,有饭吃。但是,就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个部门管,怎么管?还有,孩子的继承权能不能得到保障?现在大多数有残疾子女的家庭,也是有一点财产的,比如一套房子,如果在市区内,怎么也值几十万吧?她希望能够将这笔财产用于孩子今后的生活,让她今后过得好一点。当然,可以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亲戚,可是亲戚不一定肯承担这个责任,最好是有一个机构能够代理这些事。

王女士说,像他们这种家庭和失独家庭相比,有另一种麻烦和痛苦,因为不仅要考虑自己养老,身后还有一个“尾巴”要安排好。“不然我们死不瞑目。”言及于此,王女士的眼圈不免发红。

盼望政府设立特别机构 监护残疾子女

那么,像李先生和王女士这样的家庭,在绥化有多少呢?记者调查获悉,目前绥化城乡约有1.5——1.6 万名智力残疾人,其中独生子女占一半以上,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有三四万个。另外,还有相当一批重度的多重残疾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有同样的困扰。所以,这个人群还是比较大的。这些年,不断有残疾孩子的家长提出,能不能“身前托付”?他们希望建立残疾子女监护长效机制,成立一个信托基金,如“残疾人士公益抚养基金”,由此,为这些家庭打造一个“无忧工程”。

对这个问题,曾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大部分有残疾子女的家庭表示十分愿意参加这样的信托基金,很多家庭表示会拿出相当部分的积蓄,为孩子储备一个无忧的未来。另外,还有一部分家庭愿意拿出房产做为投入。据了解,北京等大城市已经有了类似的做法,即以商业保险的方式来解决智力残疾人的安养问题。家人、亲友可为残疾人投保。同时,北京市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会对投保和养老金发放进行全程监督。如果残疾人老了或父母去世后,可以把他们送到福利院,促进会将定期监督保险公司是否按时发放抚养金或养老金。此外,北京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房产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即“以房养老(残)”。当然,能获得最大保障的,还是公益基金的方式。他们估算了一下,只要10%的智障人士家庭拿出房产,其价值就非常可观,从长远看,建立一个公益抚养基金是完全可行的。

现在,政府对于残疾人当下的生活有很多保障,如低保、医保、民政帮困等等。不过,这些补助和福利种类多,来自不同部门,有的也有重叠。如果家庭拿出房产或投入基金,今后这些残疾人的抚养费就不用政府全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这样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牵头来做。

智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差,与其他残疾人相比,尽管都存在监护问题,对于他们更显得迫切。随着这个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多以及其父母逐渐老去,建立有法律保障、具有广泛适应性、可操作运行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