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随便三十篇就行,我为了做暑假作业的!很急呀!好的话还有加分。
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大家再找找。太感谢了!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分)
(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2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
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
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
答:
〔乙〕余闻而愈悲。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
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2分)
答:
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 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1分)
〔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
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
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分)
答: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7分)
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1分)
________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
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1分)
______ _ _________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
[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
⑴ 能变易新声
⑵ 会幸苑中
⑶ 乐工等罗列上前
⑷ 卒不赦程
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得幸于武宗 B. 必为奇巧声动上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会幸苑中 以是为恨
2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2)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

五.《礼论》(节选) 苟子(6分)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5.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6.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8分)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项梁。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④ 故 姓 项 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④项:古地名。⑤去:放弃。⑥竟:完成。⑦会稽:山名。⑧族:灭族。⑨惮:畏惧。
16.(2分)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 故 姓 项 氏。
17.(6分)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02年长沙市中考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 (1分)
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草书大王(2002年厦门市中考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 ( )
(2)诟其侄曰 ( )
(3)汝胡不早问 ( )
(4)致余忘之 (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4.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或片断,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
(一)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依据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2分)
①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②各是其所是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6.作者说:“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看的?请举出具体事例说说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意见。(2分)

(二)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
[注] 缁(zī):黑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 天雨,解素衣
② 岂能无怪哉
8.从下面的短语中任选一个,解释其意思。(若两个都解释 ,则按第①个计分)(2分)
① 衣素衣而出
② 迎而吠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2分)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10.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2分)

十一.《蜘蛛与蛇》薛福成(2002年宁波市中考)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
注: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饮。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齐师败绩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登轼而望之 战于长勺
(A) 而势稍不及 (B) 苛政猛于虎也
蜘蛛乃盬其脑 以首俯地
(C) 今乃掉尾而斗 (D) 以尾击柳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②将鼓之 ③欲穷其林
④殚其地之出 ⑤我将东徙 ⑥温故而知新
(A)①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⑥
2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把(甲)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28.①(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2分)
②(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1分)
十二.(2002年温州市语文中考题)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顺从。④间里间:这里指乡里人。⑤忮(zhi):嫉妒,歧视。
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鸟巢其上(巢:鸟窝) B.其类可俯而窥也(窥:看)
C.武阳君恶杀生(恶:厌恶) D.至为珍异难见(至:极)
2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翔集其间。意思是:(很多鸟)在树间飞翔栖息。
B,殊不畏人。意思是:(这些鸟)很特殊,不怕人。
C.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意思是:乡里人见了,都认为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D.信于异类也。意思是:被鸟类所信赖。
29.简要说说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3分)

200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集萃答案
一.18.B (2分。A、C、D中的“然”,……的样子,B然,这样)19. (1)直,同“值”。 (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 (2分。每词1分)20.(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D (2分。作者假设即使颜真卿书法不好。因为他的品德好,也会受到后人的重视。说明品德对于书法的重要)2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4分每句1分,有错别宇该空不得分)
二.4 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5 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6 日光(或阳光)7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写半句不得分。或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或默而识之,标准同4)9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评分说明:大意对1分(关键词理解有误不得分),表述1分(标准同2)。10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或予观夫,或予观夫巴陵胜状)”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12 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 路转溪头忽见 (标准同4)13 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评分说明: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分(标准同2)。
三、1.Xiàn 2.予、吾、我(供参考。大意相近即给分) 3.眼、口(顺序不可颠倒)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供参考。大意相近即可得分) 5.无“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是古人谈读书的句、言,均给分。错一个字扣1分。
四.21.(8分)(1)变换。 (2)正好,恰好。(3)排列,排成行列。(4)终于22.(4分)D
23.(6分) (1) 其他的乐工们认为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双,想利用这个理由使皇上改变主意。 (2) 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
(各3分) 24.(4分)①恃恩自恣 ②惜程艺天下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 (各2分)
25.(4分)示例: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③ 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五、共30分。(一)共6分,每小题2分。15.标点正确,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16.大意明确,如: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17.用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准确、精练,如:制定“礼”的缘由。又如“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六.16.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前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17.围绕“轻视读书学习(或学不专一),崇尚、炫耀武力,胸怀大志,(或叛逆性格)”等三方面来答即可。
七.14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掌握的程度。解法导引:1)短文已给六个注释,这样译文则易。2)选项句词义不难解。3)可结合句子、文段译句之后再理解词的用法。答案:(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4分,每题1分) 15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程度。解法导引:1)已有译文和解土题的基础。2)结合语境可解释出来。答案:(1)他;(2)他的(或”他”);(3)你(4)我。
16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译句的能力。解法导引:有14题、15解题的基础及思路,此题易解。答案:(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16题只要基本正确即可得分) 17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掌握内容发表见解的能力。解法导引:1)有做14题的基础就能掌握内容。2)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八.23 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 24 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 字扣0.5分) 25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九.21.B 22.近墨者黑 23.能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成理的给2分,表达不清楚的扣1分。
十.4.①举例:讳莫如深 讳疾忌医 直言不讳 供认不讳 ②举例:独行其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是古非今 5.双方互相讥笑,没完没了,简直连观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 6.略 7.①下雨②感到奇怪 8.①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②冲着杨布叫 9.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10.观点举例:①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遇事要善于思考。
十一.23.①已经战胜 ②溃败 ③离开 ④像这样24.D 25.B 26.B27.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28.①彼竭我盈 意稍倦,以首俯地。 ②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十二.27.A 28.B 29.例如: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9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第2个回答  2010-07-24
这有20篇,挺系统的
http://wenku.baidu.com/view/ebaeb94733687e21af45a9e4.html
这有很多,78篇,但没上面的那个好,随便再选10篇吧
http://wenku.baidu.com/view/5cbd7168011ca300a6c3908a.html
第3个回答  2010-07-20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 秋水时(按时)至 (2) 顺流而东(向东)行

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2分表现河伯见到大海时的自叹不如的心理

16、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2分)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戒人们不要囿于见闻而骄傲自满。

(二)阅读朱熹的《熟读精思》,回答问题。(5分)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右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子细分明读之 (子:通“仔”。 ) ② 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随便便)
15.选文虽短却意味深长,请选一个句子结合你的 读书事迹谈谈你的感受。(2分)
选择文中的句子,要结合自己的读书事迹谈出感受
16.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任意写一句。(2分)

答案举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通“慊qiè”满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如恶恶臭 (气味) ② 而著其善(显露,显著)

15.“厌然”是躲躲藏藏的样子。文中“小人”厌然的表现是什么?(2分) 其不善,而著其善

16.请写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2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四)割肉相啖(5分)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14、释加点字词(2分)

(1)啖(吃) (2)具(准备)

15、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若此不若无勇。(1分)

16、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2分)

答:愚蠢的勇敢。人需要有勇敢精神,见义勇为的行为受人称赞,誓死杀敌的气概令人敬佩,然而像上文所说的那两个愚昧的莽汉子的行为,不仅不值得称道,而且会遭世人耻笑:割肉相啖,至死而止,真是活该!这算什么勇敢精神?

(五) 《李世民畏魏征》(5分)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言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缀耳。”上得有佳鹞,自臂之,望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臂之 (手臂,这里动词,用手臂驾着) ②固久不已( 通“故”故意。)

15李世民畏魏征,能否从文中列举两例。(2分)

怕魏征生气,中途停止“幸南山‘;听魏征奏事而竟将鹞闷死怀中。

16唐太宗身为皇帝,害怕魏征,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呢?(2分)

答:围绕“虚心纳谏,贤明”的君主来谈,即可。

(六)《曹冲救库吏》回答问题。(5分)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①。”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②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自归:自首。 ②“县”通“悬”。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

①为鼠所啮 (咬) ②俄而 (一会)

1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文中曹冲的人物形象。(2分)

智慧聪敏,乐于助人

16、请就文中曹冲与曹操处理问题的方式,谈谈你的个人感受。(2分)

答:围绕“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或要对方接受理解自己时,注意交流内容及方式的恰当适宜;要以理解宽容之心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方面回答即可。

(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4.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有盲子道涸溪:道:取道,过(或走)。 ②视此省哉:省:醒悟,反省。

15、选文短小精粹,意趣盎然,人物鲜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盲者的人物形象。(2分)

多疑,自负

16、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答: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 颜回好学(5分)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 )迁:转移。(4)今也则亡:再也没有象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14.解释加点实词(1分)

①蚤死(通“早”过早地) ②贰过(犯过失)

15.孔子痛悼颜回,直接表明孔子推崇颜回高尚品质的语句是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答: 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6《论语》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起乐。”结合上文,谈谈在颜回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围绕”生于忧患”主观努力,勤奋刻苦,终有所成;或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品德高尚,才能为人所景仰,爱戴,尊重等角度来回答.比如: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勤苦好学的态度;追求德裕识丰的崇高;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的宽厚仁爱,从不犯同样错误的理智自律;身居陋巷,安贫乐道,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九)楚丘先生(5分)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投石而超距,逐麋鹿而搏豹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决嫌疑而定犹豫,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

(节选自刘向《刘向新序·杂事第五》,略有改动)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分)

①春秋高矣(年纪)②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派)

15、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请你谈谈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2分)

最初孟尝君是轻视丘楚先生,后来变为一种尴尬,惭愧。

16、读了这篇小短文后,请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6、学生从不能以貌取人的角度回答即可

(十)阅读 刺客列传(节选),回答问题(5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替……做事(或侍奉))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结盟(会盟或订约))

15.举出一位与曹沫言论或行为相似的历史人物。(1分)

毛遂、蔺相如等

16.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第4个回答  2010-07-20
自己去找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