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博大的气魄在古代文献中多有描绘。如《礼记·乐记》中提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形容山脉的厚重底蕴。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音辞》也指出北方山川的深厚沉浊,其音质朴,言辞古朴。宋范成大在《重游南岳》中,赞美南岳的深厚底蕴,超越其他山岳的秀美。
深厚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人们的学问和技艺。如清代王士禛在《序》中赞赏茂秦的今体诗工力深厚,字句稳健,超越了当时的七子、五子流派。钱谦益在《列传诗集小传·王慎中》中,提及王慎中早期诗歌的华丽,后期融入讲学元素,风格自由,受到诗坛的赞誉。
宽厚、厚道的态度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同样受到重视。叶适在《著作佐郎钱君墓志铭》中赞美钱君的廉洁无私,不以自我为中心,这使他得到了世人的深深敬重。周亮工在《与王隆吉书》中强调,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虽重要,但深厚的人格魅力更为关键。林则徐在《示喻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中,以宽厚的态度表达对未来的警示,蕴含着深远的智慧和关怀。
郭沫若在《卓文君》中,通过反问,揭示了深厚品质的内涵,即不仅在口头上指责他人浅薄,更要在行动和人格上展示自己的深厚与有聊。
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