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为什么会鼓起来

如题所述

河豚,通常指河_,会膨胀起来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河_感到威胁时,它们能够迅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它们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以此来吓退捕食者。棘_科的刺河_在膨胀时全身的刺会竖起,使得捕食者难以吞食。
河_毒素的分布和季节变化:河_毒素主要存在于鱼的内脏部分,包括肝脏、生殖腺、肠胃、血液等。不同养殖环境和季节会导致毒素含量的变化。例如,长江河_和人工养殖河_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养殖河_(2龄以上)的器官毒性与其他河_一致,但毒素含量较低。河_的毒素主要分布在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会溶入体液中,逐渐渗入肌肉。毒素含量会因季节而变化,每年2月至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月至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在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因此,在春末夏初食用河_鱼时,应特别小心,选择鲜活的鱼体,并严格去除内脏,以防中毒。
江苏有食用河豚的传统,是国内养殖和消费的最大省区。但在食用河豚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烹饪时间越长越安全,但专家实验表明,在130℃高温下炖11小时,只能分解20%至30%的毒素;二是认为河豚鱼菜肴上席后,厨师先尝,以示安全。实际上,人吃河豚鱼中毒有一段时间,大约半小时至40分钟才有所感应,且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毒性发作的时间也不一样。曾经有一位做了30年河豚鱼的老厨师,死在自己做的河豚鱼宴上;三是认为吃河豚时嘴里微微发麻,对身体的保养效果最佳。然而,一旦有发麻的感觉,说明毒性已经很深;四是认为吃鱼中毒过一次,第二次就不会中毒了。实际上,人体对河豚鱼的毒素不会产生免疫力。
江苏人还创造性地开发出“油炸河豚鱼肝脏”、“用高压锅蒸河豚”等新奇吃法,让卫生部的专家们感到惊讶。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给河豚鱼的安全食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