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摘抄

如题所述

1. 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我看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们千千万万的“好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2. 人人生而平等。当时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而不是事实。你有双眼皮而我只有该死的单眼皮?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3.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陈丹青
4. 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我”。
5. 每读一本好书,最低限度的启发是:我读书太少了。
6. 别人跟你说话,你至少能学会说话,别人不能说最后一句,你没有下一句,或者只是说啊啊啊,是的是的是的。
7. 艺术是谎言。但此刻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陈丹青《荒废集》
8. 你能够看点新闻。相信不相信,随你。——陈丹青谈电视
9. 艺术是什么呢?有道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亦好比“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艺术你不要去管它,也不必怎样去养它,有点时代的暖意,有点文化的水土,它就滋蔓生长,争奇斗艳,弄得你眼花……所以前面美国人那句笑话还剩一句没说完既是连贵族也巴望当一回艺术家,艺术家想当什么呢-艺术家以为自我是^v^!--陈丹青《草草集》
10. 我如果活在今天,还是一个十五六岁学生,死路一条。我痛恨上课,痛恨考试,痛恨一本正经,痛恨煞有介事。
11.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12. 我所谓的“权力”,不是说谁在欺负谁,谁在受欺负。说破了,所谓体制,就是饭碗。四十多年前^v^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日,体制警告大家,并成功地使大家随时随地自我警告“千万不要忘记饭碗。”--陈丹青《退步集》
13. 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14. 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要我说,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
15. 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人群传达经验。
16. 暂且关起音响,收起CD吧。假如你果然在乎音质,还是老老实实坐到音乐厅去,支起耳朵听。——陈丹青
17. 我不敢点名啦。总之,讯息封锁是要付代价的。这个代价,今天还在付,很微妙地在付。然后就是控制眼界,控制久了,再开眼界,有用么?有的,但也很扭曲。
18. 不要直视盯着你的人,假装没有注意到。
19. 可是人的心理线索很复杂,既通向熟悉亲切的,有认同感的历史景观,又会迷失在异己的,陌生刺激的新奇景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持续发生剧烈的西化和现代化运动,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景观变化,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开始模糊混乱断裂,到了今日,我们几乎找不到自我的线索了。--陈丹青《退步集》
20. 鲁迅早就讲过,到了你摇笔杆写点东西说说话,已经说明你没用了。真正做事情的人,闷着,不说话,就这么去做了。我此刻两个态度,一是说话没用的,所以第二,坚持说话,这是最终一点权利,如此而已。--陈丹青《退步集》
21. 在所有国家的所有大街,人群只是平凡。打动我的俄国美人并非通常所谓漂亮,而是,很难在别的民族脸谱中频频遭遇这样的面相,怎样说呢那是有话要说的脸。俄国人的美,并非仅指生理的优越,而是,那脸是可读的,像久已入戏的演员,正当扮演拉斯柯尔尼科夫或玛丝洛娃的间歇。以^v^演员确定那所属民族的美,是一场无边的误会,在美国街头你休想撞见雷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妮可·基德曼,或者乌玛·瑟曼(对了,虽非俄国人的高挑的乌玛可能是联想俄罗斯美人的类型之一)……但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学生,职员,士兵,或身份不明无所事事的人,居然昂着惊人美丽的头,浪费着大有前途的容颜。--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22. 看你怎么理解“大国”,如果算面积、人口,当然是大国。可是英国、日本、德国,面积多小,人口也少,人家是大国呀。——陈丹青
23.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陈丹青《荒废集》
24. 我每次看到这种考前班的素描,我都想死,我觉得我宁可一辈子不会画画。——陈丹青
25. 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陈丹青《退步集》
26. 我画画,企图优雅,我常说粗话,也是实情,不过天地良心,我从未想到这是“野性与高雅的和谐”。
27.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28. 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多谢天,多谢地。
29. 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陈丹青《荒废集》
30. 在一晃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突然想起了人文传统,国学研究这些话,突然为了纪念国学研究所,突然为了做今天的人文馆所以不仅是我,连国家也常常失去记忆。
31. 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我”。――陈丹青《退步集》
32. 我不知道自我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必须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并且不想理顺。
33. 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一样的人群传达经验。――陈丹青《荒废集》
34. 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我”。――陈丹青
35. 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陈丹青
36. 居然想当艺术家—这意思,不是想当谁、谁想当,却说出一种价值观:人生一世,低头上班也好,亿万资产也罢,到了你看清楚、想明白,似乎还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当个艺术家最自由、最浪漫、最潇洒。——陈丹青
37. 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
38. 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便即意态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家,于是隐然骚动出异彩;城市若有春梦,恐怕是在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大梦,是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唐的长安宋的汴梁明的扬州,文艺复兴期的佛罗伦萨第三共和时代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各地各国成千上万诗人艺术家络绎于途,到这些城市编织艺术梦。艺术家是无视国界的人,法国大导演雷诺阿说:电影就是我的祖国。当他在好莱坞见到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的电影人,他说,他们全是我的同胞……上世纪年代大上海,周树人张爱玲傅雷梅兰芳卓别林萧伯纳,都有踪迹在,因为那里以往是艺术家做梦的地方――陈丹青《草草集》
39. 人民差不多已经不知道,也不在乎被愚,简直出神入化,就是,民开始自愚。--陈丹青《陈丹青新加坡演讲母语与母国》
40. 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调头来玩你。——陈丹青
41. 有些事情要叛逆,有些事情要适应。比如,叛逆自己,适应自己。大家都能这样,社会就有品质。——陈丹青
42.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43. 人不免有所偏爱、有所倾向,但前提是有所判断、有所选择。——陈丹青
44. “当不成作家当画家,当不了画家,索性留长头发打大领结了事。”这是上世纪鲁迅调笑不成器的文艺青年时脱口说的话。不料此后,长头发青年还是一茬一茬冒出来我自我,年少时才画几笔画,出道成功远得还没谱,怎样办呢,管他娘,先留起满脑袋的长头发!--陈丹青《草草集》
45. 阿华无所不能。他自我裁布做衣,打造家具,修理沙发自行车摩托车无线电电唱机照相机或那时想得到的所有玩意儿。他从旧货铺买来表芯表壳,将大钟表表面剪裁成手表尺寸,粘上指针时刻,整个儿精心模仿名表欧米迦样式,发条一转,那表走得精确如仪,再请会“书法”的朋友描出“Ω”字形,超真迹一等,然后戴在腕子上。打架,劝架,耍赖,斗智,说笑话,讲道理,阿华样样精通,他早岁失怙,上孝敬老母下扶助弟妹,家里一套社会上一套单位里一套他都做得来畅晓条达,上海人是叫做桥归桥路归路动兜得转吃得开头脑光清动作清爽。--陈丹青《剩余的素材》
46. 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47. 我从未领教过这等猖狂的钟鸣。南北欧基督教^v^的钟声,大抵单钟单音,均匀而缓慢,一下一下,庄严慈悲;中国与日本的寺庙钟鸣也属单钟单音,更其深沉悠远――^v^击钟原来是这样的吗?那像是好几口钟鼎同时疯了,每口钟迸发的巨响有如看不见的金属音柱,在空中发疯似的奔窜,伴着歌唱般的旋律,但不是乐曲,而是钟与钟连串撞击次第交作的轰然节律,简单而鲁莽,精力弥漫,如欢乐的疯汉趋于癫狂。――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48. 文凭是用来谋生的。它与艺术无关。用人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旨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
49. 前面说了,鲁迅之为鲁迅,还在于他周围的价值,没有他的周围,哪来鲁迅。他的敌友是当时顶优异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实的影响面。
50. 知识的封锁与匮乏,使人失落,书籍的杂乱与无序,同样使人失落。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说在有书可读的年代。……这可能是一个书籍不断增多,而书籍的影响日渐萎缩的年代。--陈丹青《荒废集》
51. 居然想当艺术家―这意思,不是想当谁谁想当,却说出一种价值观:人生一世,低头上班也好,亿万资产也罢,到了你看清楚想明白,似乎还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当个艺术家最自由最浪漫最潇洒。――陈丹青《草草集》
52. 在你的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不可能和每个人都合拍,但有一件事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人们会像你对待他们一样对待你。
53. 互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陈丹青《荒废集》
54. 世界上有得是可怜人,过去很多,现在也很多。你要可怜人老是去想可怜事也很可怜。
55. 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态度,复杂而黑暗。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对演员的心态,暗自希望有人有什么不对,心理上满足。
56.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此刻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陈丹青《退步集》
57. 农村还是那样:你姓什么?你是外乡人?^v^,你等着吧,没戏。——中国的人情观念。
58.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辈子叫板,可是孝顺善良心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也是,很惊世骇俗,但私下很纯朴真实。中国这样的人不多,要么惊世骇俗,人不可爱;要么人可爱,却没有骨头锋芒。“好”必须牺牲很多东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为代价。中国人的人格不丰富,太单面。
59. 学习是没有终点的,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60. 上网看杂志,都没有问题,那是另一种阅读方式。但以可怜的一点阅读经验,觉得看书的经验仍然不可能代替的。……读书不代表学问,不代表见解,更不意味着人文水准。――陈丹青《荒废集》
61. 简化当今教育体制的肤浅条文和严格措施,只有四个字:把儿童当成人,把成人当儿童;简单的事情总是复杂的。复杂的事情总是简单的。
62. 如果你记得,并且一直记得画里的图像,那就是一幅好画。另外有个办法就是你重复地看一幅画,如果每次你都有新的发现,那就是一幅好画。
63. 所以我放下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64. 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团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陈丹青《退步集》
65. 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陈丹青
66. 每本书都会变成你的房间,给你庇护让你安静。--陈丹青
67.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68. 绝大多数中国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陈丹青《荒废集》
69.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70. 丹青:你为什么也叫陈丹青?然后他签上了我的名字。但后来我后悔了:凭什么别人也不能叫陈丹青?我应该写:danqing:我的名字也是Chendanqing。
71. 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
72. 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陈丹青《退步集》
73. 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期望傻回去。――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74. 可是人的心理线索很复杂,既通向熟悉亲切的,有认同感的历史景观,又会迷失在异己的,陌生刺激的新奇景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持续发生剧烈的西化和现代化运动,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景观变化,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开始模糊混乱断裂,到了今日,我们几乎找不到自我的线索了。――陈丹青《退步集》
75. 脚下是拟仿路易时代的鹿皮女靴,头上是高加索皮帽;明明金发碧眼,却穿一身剪裁得体的花旗袍―当我在纽约下城区人丛中目不暇接看美人,这才明白所谓艺术家先得是个动心思而懂细节的人:你看画廊教父利奥?卡斯蒂里一身正装,俨然黑帮老大,左胸袋半露的丝巾,正是他早年捧红利希滕斯坦著名作品的小图案;用不着刻意寻找,单是家家画廊当秘书的斯文男女,除了史论专业知识背景,还知道栗发搭配浅棕的衣衫,卷发避免花哨的毛领,柜台上摆放的郁金香花色也必呼应墙面上的作品与色调……艺术家属于哪种动物呢?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阴时时事事能够随手化腐朽为神奇的人。――陈丹青《草草集》
76. 生命力可贵,无知可贵。敦煌画家看过什么东西?希腊雕刻家看过什么东西?人家那条好性命没给糟蹋过,活泼无忌,这比知识要紧一万倍。
77. 我期待并试图促成中国人看世界的旅行文学,但并不是中国人如何印证西方人已经发现的世界,而是写出中国人自己的眼光。——陈丹青
78. 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调头来玩你。
79. 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我”。
80. 中国甚至没有真正的公共空间,公共知识分子从何而来?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进入公共事务,偶尔有一个像我这样的傻瓜出来,说几句实话,人们愿意听。
81. 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82. 鲁迅早就讲过,到了你摇笔杆写点东西、说说话,已经说明你没用了。真正做事情的人,闷着,不说话,就这么去做了。我现在两个态度,一是说话没用的,所以第二,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权利,如此而已。——陈丹青
83. 人心里有了爱意,会难受的。——陈丹青
84. 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七岁。--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85. 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86. 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87. ldquo;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88. 多去博物馆有助提高国民素质,这可能是个伪问题。——陈丹青
89. 什么叫做救自我呢?就是忠实自我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下,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我救自我。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我,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陈丹青
90. 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陈丹青
91. 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上一代知识分子理解唯物论教育,提高论教育。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提高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当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那里来。――陈丹青《退步集》
92. 什么是颓废?那是电台朗诵全然没有的活力,人性,愤世嫉俗,泼辣健康,因颓废有如药剂,挽救语言的生命与权力在幼儿园我们就聆听同一种腔调,我们生来最先获赐的无形封锁即不能以自我的性情痛痛快快开口说话--配音,与聆听配音,是唯一的例外,不是么?请诸位再听听。那一代配音演员无不凝聚了过于丰沛的才情,好像他(她)们的七情六欲全都在配音生涯中孤注一掷,此外,这几副优异的嗓音何以自处?而嗓音岂非天赋人权!是颓废激发了邱岳峰的才情,而这才情点燃的正是颓废,在全中国无产阶级大合唱的共振与杂音中,那时,仅有他一个人的声音竟被允许颓废,竟至于肆无忌惮倾泻着颓废而没有人意识到那就是颓废。--陈丹青《剩余的素材》
93. 你在这个时代去谈英雄,做英雄,很滑稽。唐吉坷德令人尊敬,因为它认真,此刻的“英雄”们认真吗?从前的英雄,真的会去死。
94. 您是否害怕太有思想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做老婆会怎样样?陈听这意思,男人们以为自我很有思想么?我注意到,今日的许多女子要比男子有思想,所以问题可能是“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会怎样样?”--陈丹青《退步集》
95. 一向都羡慕他们活过八十年代的青春,经历过beatles,思想解放,能够流放他乡的闯荡。--陈丹青《草草集》
96. 最要紧是“义无再辱”这句话,现在知识分子不会讲这句话了,接受侮辱、习惯侮辱、自取其辱,早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娴熟得很。——陈丹青
97.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陈丹青经典语录
98. 不,我也不喜欢所谓“正常”,正常就是平庸嘛。
99. 王朔对九十年代太重要了,他颠覆了整个1949年后的文艺腔。
100. 木心先生的最终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终落寞的放下。――陈丹青《草草集》
101. 我不记得遇到过让我厌恶的^v^。某些同志让人厌恶,但绝不因为他是同志。异性恋,那些所谓“贴合自然规律“的人,不也有太多叫人厌恶的家伙么?――陈丹青《陈丹青谈同性感情: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
102.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103. 艺术与自由有创见的人与国家是完全对立的。对国家来说仅有一个办法-扼杀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如果社会这一观念是为了支配一个人的思想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注定要毁灭,反之,要是没有扼杀个人的国家,也就不会有真知灼见的人仅有在这么一种时刻,在这么一种压力下,才会有真知灼见的人。人仅有在越过无数障碍之后,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因而对艺术非但不该加以鼓励,相反应当压抑艺术。--陈丹青《纽约琐记》
104. 木心先生的最终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终落寞的放下。--陈丹青《草草集》
105. 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106.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107. 生态就是这样道旁垂柳和崖岸松柏不是相互喜欢彼此承认的关系。我常惊讶美国艺术家对所谓欧美艺坛的讯息所知很有限,之后我逐渐明白,他们不必太知道,他们自我就是“讯息”,就同每一物种自我证明自在自为的道理一样。--陈丹青《纽约琐记》
108. 一晃五十年过去,国家忽然想起“人文传统”“国学研究”这些字眼,忽然要来纪念“国学研究院”,忽然要来做今日这样的“人文大讲堂”——所以不可是我,连国家也常常失去记忆的。
109. 每本书都会变成你的房间,给你庇护让你安静。
110. 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111. 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112. 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此刻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我。--陈丹青《退步集》
113. 多去博物馆有助提高国民素质,这可能是个伪问题――陈丹青《草草集》
114. 《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能够私人控股,新闻能够批评政府,大学能够学术独立,学生能够上街示威,群众能够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梦想
115. 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116. 此外,当你应对单独的脸,有时很难确认他(她)的种属与血缘--我所惊动的俄罗斯美人大致奇异地混杂着动物性和优雅的文化感,年轻人的一脸生气勃勃是如我在自由国家见惯的淳朴与无辜,而俄罗斯式的若有所思(有时,相貌就是表情)会使寻常的脸显得高贵起来。--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117. 中国的事情,我只有一个最低要求:让它发生。……发生了,还要让它往前走,不要一发生就论对错,不要这么快就给一个事情作是非判断。
118. 我尽量不说假话但也并不句句真话。除了真话假话人还有许多说话的方式——倾听、理解、领会也有许多方式。——陈丹青
119. 我喜欢张爱玲的散文。《道路以目》,题就起得好。写戒严封锁,路人拦在街边,忽而两个便衣从中捕走一人,动作背影瞧过去“熟狎而自然”。《更衣记》也好。此刻中国人穿成这样,该由张爱玲来说说。有些话题,换个人就说不像样的,意思对不对,另一回事。--陈丹青《剩余的素材》
120. 不从众,坚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十分难。――陈丹青
121. 在今日之中国,根本没有什么艺术人生,但是多得不得了的是艺术生人!
122. 人事与史迹的累累误点,尚在其次,最可怕者,是代代相沿的讹传链早经公认而凝固:其实都不可轻信,都有问题。而持说者与被说者是否同代,尤须仔细考量,近年读杨奎松先生的历史书,感慨系之:非得过去好几代人,国事与党争,这才可能讨得相对翔实而平正的说法,随口议论,贸然下笔,动辄涉嫌轻佻而失德的。――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123. 我四处走动,仰看,数百年磨损擦洗的石柱与瓷面闪着圆润的微光,美极了,美极了,可是不恐惧,不震撼,不被吸引,不分神一一这就是我所谓严厉,严厉的意思,就是进到殿下不容你胡思乱想,唯匍匐跪拜。――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