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由来

如题所述

1. 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梓材》,其中提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2. 在春秋时期,“中国”的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3. 从秦汉时期开始,将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也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
4.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成为我国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5.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
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上通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简称为“中国”。
7. “中华”一词始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在唐代法律中正式出现,指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地区。
8. “民族”一词是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此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指称人们共同体的词汇有“人”、“民”、“族”、“家”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