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金庸小说中杨过的人物分析

如题所述

.过首次出场是在书中第二回。他一出场小说就点明了他是一个孤儿;到了第四回,更是借郭靖之口进一步道出他是遗腹子。作为一部“成长小说”,杨过这一出身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射雕英雄传》中,杨过的生父杨康间接的死在黄蓉手里,虽然正如黄蓉所说,杨康之死,确是“天网恢恢”,也算是一个天理报应,但黄蓉终究与杨康之死脱不了干系,事实上黄蓉也认为“他父亲(指杨康)虽非我亲手所杀,但也可说死在我手里”。所以在幼小的杨过逐渐去思考他父亲之死问题的时候,杨过认定黄蓉的丈夫郭靖是他的“杀父仇人”,而对于郭靖而言,由于杨过是结拜兄弟之子,所以郭靖收养了杨过,成为其事实上的养父,但在郭靖夫妇的眼中,杨过已有了“原罪”,郭靖为杨过所取的姓名,明显有父过子袭的意味——杨过,字改之,意指其父杨康的过失,要其子杨过来改正,也就是说 ,杨过一来到这个世间,就被深深烙上了耻辱的印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9
厌世,孤傲,狂放。
少年不得志,孤苦伶仃,尝尽人间悲凉。
聪明独立,不求人,体验过在孤独中等死。
见过世面,感受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际遇,了解人性与自我。
如果杨过不会在武侠世界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名强盗。
第2个回答  2014-05-29
过首次出场是在书中第二回。他一出场小说就点明了他是一个孤儿;到了第四回,更是借郭靖之口进一步道出他是遗腹子。作为一部“成长小说”,杨过这一出身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射雕英雄传》中,杨过的生父杨康间接的死在黄蓉手里,虽然正如黄蓉所说,杨康之死,确是“天网恢恢”,也算是一个天理报应,但黄蓉终究与杨康之死脱不了干系,事实上黄蓉也认为“他父亲(指杨康)虽非我亲手所杀,但也可说死在我手里”。所以在幼小的杨过逐渐去思考他父亲之死问题的时候,杨过认定黄蓉的丈夫郭靖是他的“杀父仇人”,而对于郭靖而言,由于杨过是结拜兄弟之子,所以郭靖收养了杨过,成为其事实上的养父,但在郭靖夫妇的眼中,杨过已有了“原罪”,郭靖为杨过所取的姓名,明显有父过子袭的意味——杨过,字改之,意指其父杨康的过失,要其子杨过来改正,也就是说 ,杨过一来到这个世间,就被深深烙上了耻辱的印痕。黄蓉也说过,“想到他作恶多端的父亲,总以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从来就信不过他……便是偶尔对他好一点,不久又疑心他起来”,所以杨过在郭靖家时,武氏兄弟能够习武,而杨过只能天天跟着黄蓉去读《论语》《孟子》了。应该说这也算是杨过与郭靖之间的矛盾,即杨过嫉恨郭靖身怀绝技而不肯亲自教他武功以及嫉恨黄蓉始终以心机对他,但从我们上面的分析来看,这种矛盾其实还是当划归于杨过“杀父之仇”与郭靖“救助之恩”之间的矛盾上来。
如果说杨康的品行德操构成了杨过的“原罪”之“过”,那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则是他本身之“过”,而且由于两人久处古墓,不懂人情世故,居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爱情宣言。一个说非君不嫁,一个道非卿不娶,在郭靖、黄蓉乃至所有人的眼中,这无疑是挑战社会、破坏人伦的勾当,所以有“逆伦 ”或“乱伦”之说。其实构成两人 “逆伦”或“乱伦”关系的,除了两人表面上的师徒名分以外,还有另一种潜在的“母子”关系。《神雕侠侣》中,杨过很长时间里都称呼小龙女为“姑姑”,而小龙女则称呼杨过为“过儿”,而当两人在绝情谷下相见时,此时小龙女已幽居深谷十六年,思念的居然不是懂得男欢女爱的杨过,而是“儿童”期的杨过,颇不寻常。从后来小龙女说的话中我们更能寻觅出母亲的影子。杨过说:“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变,我却老了。”小龙女答道:“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小龙女与杨过之间亦师(亦母)亦妻的关系构成了作品的第二个矛盾,而这个矛盾的破解则真的很有“小说家言”的意味了──或者可以说颇具乌托邦色彩。小说设置了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的漫长分离,这给了杨过作为小龙女之徒身份转变的时间,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居然是一个“神雕”。杨过在“神雕”那练就剑魔独孤求败的剑法,最终使得他武功突飞猛进,一跃而为江湖上声名赫赫的“神雕大侠”,而且还逆武学通理而行,自创“黯然销魂掌”。与此同时,小龙女在这漫长的十六年间武功一点也没有长进,而且金庸还特地点明虽然“小龙女长于杨过数岁,但她自幼居于古墓,跟随师父修习内功,屏绝私欲凡念。杨过却历忧患,大悲大乐,因此到二人成婚之时,已似年貌相若。”在第二次保卫襄阳的战役中,杨过一展其旷世武学的威力。最终逆转他和小龙女的师徒辈分和潜在的母子尊卑关系, 从而消解“乱伦”、“逆伦”之说, 使两人的关系符合了当时的社会传统规范。金庸自己曾经就这样一个特殊的爱情说道:“当时的宋朝,甚至现在的台湾,都认为师生情是不伦之恋,但我觉得师生是可以恋爱的。在我的想法是,如果法律规定不可以结婚的人,他们就不能恋爱,因为恋爱总是和性有关。”“不过,是不是乱伦,也是因时而异的。”也就是说事实上金庸在塑造杨过这一人物形象时,虽然一开始他很叛逆,但最终金庸还是又将其与小龙女的爱情纳入了传统的规范体系中去了。
对于杨过这个形象争论最多的一个焦点也就是杨过“自我意识”与郭靖为代表的侠道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间的矛盾的产生和最终破解。杨过跟郭靖的最明显区别在于,郭靖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杨过把爱情放在第一位。郭靖坚持尽忠报国,黄蓉只好跟随,而杨过则不同,为爱小龙女,他不怕受全世界指责,甚至看轻自己的生命,以死相随。襄阳城受蒙古围困,小龙女大感事情复杂麻烦,只盼杨过快快成事便抽身退走,解了情花之毒,两人便重回活死人墓,继续过他们不问世事的生活。杨过的“自我意识”,以至于黄蓉看到他就觉得别扭,实际上杨过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生存,因为他们毫无社会道德观念约束,更没有儒家那种及其强有力的渗透力影响的侵扰。杨过本身并非没有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苛刻要求,但是他从来不愿屈服于任何这种局限力量的压力。
而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形象有着其真实的生活背景,“杨过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也在他十一岁那年染病身亡。”“从此流落嘉兴,住在这破窑之中,偷鸡摸狗地混日子。”像这样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若不是靠偷鸡摸狗,又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不是流里流气,又怎么去做偷鸡摸狗的事情呢?这样的描写有着其真实的人性依据,金庸对于这个有着真实生活前景和人性依据的人物形象,采用了在此前的包括金庸本人的作品在内的武侠小说中所未有的新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那就是由侠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儒家传统道德善恶标准,改变为现代人文主义尊重个性真实标准。从这个标准的转变过程来看,杨过的个性形象相比较郭靖而言,显然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学意义,所以《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的形象是传统意义上的“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侠之大者”,而杨过的形象则是现代意义上的“至性至情、实现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