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德育为先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题所述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从字形上看是“心、行之所值”, 外化为“礼”,内为情感或者信念。德是人社会化的立足之本,是可以通过教而孕育、确立、改变的。它不是孤立的,要通过人的言行体现,对于“言”是需要积累和影响的,对于“行”要通过训练和要求的。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有以下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抓住课堂主渠道。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来自课堂教学,课堂中每人各所表现的言行是学生对教师、对同伴、对知识最好的道德实践基地。二、抓重点训练过程。强化常态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文明,引导学生获得与人交往立足社会的形象名片。三、抓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目的明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浸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广泛阅读、榜样学习、问题研讨、社会分析、个人责任等多元框架促进学生在借助观点的前提下形成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的正确的认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德育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
德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我们追求的德育实效性是什么呢?学生在前一天的教育中获得礼貌待人的谦恭,课间慢步轻声的秩序,团队集合时热烈的掌声,队列行进时整齐划一的动作?我们做得如此之好,为什么在旅行团队中国人的素质令人汗颜呢?国际论坛中鲜有声音呢?家庭生活中孩子不知孝道呢?当我们的目标过于宏大,或者过于专注于细节的时候,我们的德育都承载了哪些教育的功能?曾经有“德育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的感叹,我们又怎能责怪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恪尽职守呢?明确学校的德育范畴、目标、任务,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领域和教育内涵,从整体上建构中国德育的宏观框架,我们或许才不会盲目,也不会心寒。向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仁们致敬!!
育德要关注方法浸润
德育实效性差往往与我们过多的关注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忽视教育细节和方式的渗透与浸润有关。记得日本智障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关于校长的描述吗?记得她对学校“海”和“山”午餐的记忆吗?记得孩子们自己编的巴学园校歌吗?或许我们成人世界的评比和要求太多了,哪里有属于孩子的一棵树,一个空间?我们的教育往往太成人化了,而判断孩子的价值标准又过于单一了。教育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学校成为孩子们内心向往的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4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规范德育工作管理。结合《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和《十堰市中小学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拓宽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按照《十堰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适时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2、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的贯彻落实,继续开展“好习惯伴我行”、诚实守信、珍爱生命和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建设文明校园,提高中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素养,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一是在全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读好书”活动,力求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继续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评优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国家的发展,立志为祖国富强而读书。四是继续扎实推进“暑期集中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手拉手”、“志愿者”“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锻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抓好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总校和家长学校网校作用,督促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评选一批家长学校选进单位。二是强化科学管理,推进规范办学。建立学员注册、考勤、考核制度,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抓好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家长教育材料。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举办由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德育课教师、家长学校教师和关工委工作人员参加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班,逐步壮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四是树立典型,表彰一批示范家长学校,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和带头作用,促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