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句话谁说的

如题所述

1、这是西方哲学常用的三个问题,引自耶稣《圣经》的《新约圣经.约翰福音》中的经文。

2、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3、这是耶稣传教时的话。耶稣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上帝那儿来的。也知道要到哪儿去,回到上帝身边去。耶稣又知道他是谁,他是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苦难中的百姓的,而百姓忘记了他们是上帝所造,来自于天堂,因犯错被驱赶出来,因此,他们就应按照上帝的指示努力修善,争取获得上帝的青睐,被上帝捡选而重回天堂,而不是堕入火狱。

拓展内容:

《圣经》(Bible)是神所默示的,是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最初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原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汉译作“经”。

圣经是犹太人和欧洲人的信仰经典,讲述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  当犹太教经典大量译成希腊文本后,希腊文ta biblia(复数,原意为“诸书”)遂被用以专指这些经典;拉丁文衍为单数词Biblia,后成为犹太教、基督教正式经典的专称,汉译作“圣经”。

《圣经》是一本相当厚的书,页数跟字典差不多,但其实《圣经》不只是一本书,而可以说是一套有66本的丛书。其中有长有短;有古老的作品,也有较近期的作品,内容包括:历史、诗歌、哲学,甚至私人信件和讲章。

犹太教的正式经典,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录11卷三个部分,故通称《泰纳克》(Tanak,系Torah、Neviim、Ketuvim三部分的首字母组成),又称“二十四书”。

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旧约圣经》即犹太教的《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全书卷数和次序,基督教各派略有不同。《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传为使徒们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旧约圣经》里面有39卷,《新约圣经》里有27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词条 圣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这句话不是某个具体人说的,这是西方的一个哲学命题.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 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大概是从这句话 衍生而来的... 


拓展资料

成龙电影《我是谁》也有用到了这句话。

《我是谁》是由陈木胜、成龙执导的香港动作电影,由成龙、法拉美穗、山本未来等主演,影片于1998年农历新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三名科学家在非洲大陆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矿石,这种矿石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就在这三名科学家携带矿石返回的途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了由11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特种兵组成的特别行动小队将科学家和他们成果劫持了。 情报局内部出现了内鬼,想把这一成果据为己有。于是,他命令负责接应的飞行员制造了一次空难,以此来杀人灭口和掩饰其已夺取了成果。特别行动小队几乎全军覆灭,只有队员杰克(成龙 饰)侥幸逃生。 当杰克被当地的土著救活时,他因剧烈的碰撞而丧失了所有记忆,自己的名字、来历通通都一无所知。他逢人只会问“我是谁”。为了查明自己的身世,杰克回到了纽约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这句话是根据耶稣的话语简述出来的。而这句话是哲学范畴命题。

【原句】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是以外貌(原文是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 (约翰福音 8:14-18 和合本)

【译文】
【约翰福音8:14】我的见证还是真的:这句话说明了最适合见证自己的神性,以及他与父之间关系的证人还是耶稣。惟有父与子才能互相见证两者的神秘关系(16,18节)。 
【约翰福音8:15】凭肉身判断人:这句话令人想起7:24。犹太人和法利赛人肤浅地误解了基督。当然我们知道耶稣是道成肉身而来,但如今,我们相信他是在荣耀宝座中掌管一切的神,而不再凭着肉身认他(林后5:16)。我却不判断人:可从10,11节找出这样的实例。 

【拓展】

    耶稣,是基督宗教里的核心人物,基督宗教认为他是《旧约圣经》中所预言的弥赛亚(救世主,基督),并且是三位一体中圣子的位格,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圣经》记载:耶稣是神的儿子,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7
关于这个问题,全球女性觉醒运动主要推动者之一李权泰分享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寓言。
有一个儿子名字叫作「史维特凯图」,父亲乌达拉卡是一个伟大的圣人,他问父亲说:「爸爸,我是谁?存在我里面的是什么?我尝试又尝试,我静心又静心,但总是无法找到它。」
史维特凯图是一个小孩子,提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如果换一个人来问这个问题,乌达拉卡很可能会简单地回答。
但是,要如何帮助一个小孩来了解呢?他是在问那个事实上存在的最伟大的问题。
乌达拉卡必须创造出一个设计,他说:「你到那边的树上摘下一个果实。」
小孩跑过去,从树上摘下一个小小的果实。
父亲说:「现在将它切开,你在里面看到什么?」
小孩子说:「有很多小小的种子。」
父亲说:「你挑一个种子,然后将它切开来,看看它里面有什么?」
小孩子说:「什么都没有。」
父亲说:「这棵大树是从那个什么都没有而来的,在种子的中央存在着空无,你将它切开,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从那个空无产生出这棵大树的存在,你的情况也一样,史维特凯图。」任何一个人曾经说出的最伟大的名言之一诞生了,「那个就是你,你就是那个,史维特凯图。」
你也是那个存在于种子核心的空无,除非你在里面找到这个不存在,否则将无法达到可靠的真理,可以在理论上探讨,可以将它哲学化,但是你将无法真正了解。
那个小孩子去冥想他的空无,然后变得非常宁静。他沈思,享受这个空无,非常深刻地去感觉它,但是之后有一个问题再度升起,几天之后,他再度来到父亲那里说:「我可以感觉,但是事情仍然没有非常清楚,它们还是很模糊,就好像雾包围着每一样东西。我可以看到每一样东西都是由空无产生出来的,但是空无怎么跟东西混合在一起?存在怎么跟空无混合在一起?存在怎么跟不存在混合在一起?它们的确似非而是。」
父亲再度陷入困难,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都很难回答,成人给予小孩的答案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只是为了要挽回面子,通常都是在骗他们。但是,乌达拉卡不想骗这个小孩子,况且他的好奇心并不只是平常的好奇心,那是一个很深的问题,他真的是关心那个问题。
他的身体或许还是一个小孩子,但灵魂是很古老的,一定在前世有努力过,一定是很努力想去穿透那个奥秘。
父亲说:「你端一杯水来。」
小孩子去拿了一杯水。
然后,父亲说:「现在去拿一些糖来。」
他将糖拿来,父亲说:「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糖溶入水里,父亲说:「现在你能够将糖和水分开吗?」
小孩子说:「不可能,我甚至看不到糖跑到哪里去了。」
父亲说:「你试试看。」
小孩子洞察了它,但是他看不到任何糖,糖已经溶解了,已经变成水。
父亲说:「你尝尝它。」小孩子尝了,它是甜的。
父亲说:「你看,就像这样,你或许无法决定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不存在,它们就像糖和水一样,互相溶入对方,你可以尝它,然后就知道水里含有糖,现在你或许无法分开它们,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分开他们,因为他们是分不开的。」
第4个回答  2015-04-02
这句话不是某个具体人说的,而是西方哲学的三个永恒命题。含义是思考我们应该在世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生活要从哪里开始,要以怎么样的姿态结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