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是什么之年的称呼

如题所述

女孩13岁是豆蔻年华,男孩13岁是舞勺之年。
古人通常称呼13岁之女,为“豆蔻年华”,取女子美貌初具,而含苞未开之意。常用豆蔻来比喻女子,意思是已步入一生妙龄。而舞勺之年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舞勺,勺是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的舞蹈。
古人其他年龄段的称谓如下:
1、古代1岁,别称“牙牙”: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亦指小孩开始学话。
2、古代2岁,别称“孩提”: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指2-3岁的儿童。
3、古代7岁,别称“童龀”:童龀:龀,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龀”,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
4、古代10岁,别称“幼学”: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5、古代女子12岁,别称“金钗之年”: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6、古代女子15岁,别称“及笄之年”: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7、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是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古代男子20岁,别称“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古代女子24岁,别称“花信年华”: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9、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韵犹存,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贬之意。古代男子30岁,别称“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10、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人老珠黄:泛指女子老了不中用。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像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古代男子40岁,别称“不惑”,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11、古人50岁,别称“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12、古人60岁,别称“花甲之年”: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3、古人70岁,别称“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
14、古人80至90岁,别称“耄耋”:耄耋之年,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5、古人90至100岁,别称“期颐”。期颐:百岁之人。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