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高校后勤管理

如题所述

  导语: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担负着培养社会建设者的重要职责,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促进“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理念的形成,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怎样做好高校后勤管理

   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达到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就必须进行高校内部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步伐,使高校后勤不再是制约高校的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注重改革形式和经济效益,缺乏体制内容和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内部的机构、职能虽说不断更新,但在体制的内容方面没有多大的进展,造成了高校后勤管理混乱,经营机制不清晰,物资浪费严重,商业化气息浓厚,脱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进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当将其服务育人功能与提高经济效益二者结合统筹发展。但是,很多的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一些单位后勤实体往往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其服务育人的宗旨,将有偿服务纳入到后勤实体的管理理念,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未能将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注重改革功利,缺乏长远眼光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时,要将解决问题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使高校后勤实体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就逐渐显得尤为迫切,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通常,事物发展的观念往往具有滞后性,常常落后于事物实际的前进步伐,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也不例外。

  我们在寻求后勤实体管理发展的形式时,传统的管理理念植根于改革的内核,很难走出后勤实体的内循环发展状态,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坚持育人与效益并重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这才是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3.后勤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

  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许多同志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后勤社会化就是学校甩包袱的过程,社会化的后勤实体完全脱离了高校体系,不再接受校方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校方往往监督不力或者监督不发挥实际作用,加之管理权限的制约,后勤服务与学校要求的不协调难以解决。从工作内容来看,后勤部门与高校其他部门截然不同,发生工作联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基本上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

  4.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首先,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与高校应有的管理水平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各项管理制度的缺乏或不健全上。时至今日,我们的许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其次,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大多数职工与职务、职称无缘,他们更重视物质利益。在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20%~40%,甚至更低,其余大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业务素质上,能人较少,个人技能相对单一,参与社会竞争能力差,缺乏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加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求真务实,正确处理好以下的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改革和管理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改革搞好了会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会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革的顺利实施,反之也会影响到改革的顺利实施。

  因此,改革和管理应协调发展,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不断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促进管理,特别是要想办法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二是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实现途径的关系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必须明确,有了长远目标才有努力方向。但是,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校内情况不尽相同,实现途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建立了后勤服务实体,并在争取效益最优化。各高校在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发展的同时,要讲究发展的策略性,这就是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正确处理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系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不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在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必须协调二者的改革进度和在不同阶段的改革形式,最终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是正确处理体现公益性与市场机制运作的关系

  在高校后勤保障中有些面对学生的服务项目,既要体现公益性,还要采取市场机制运作。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体现公益性就无法维持,市场机制运作就无法实现。因此,体现公益性的责任在政府和学校,只能通过政府和学校的优惠政策、投入、补贴体现公益性,决不能要求企业体现公益性。

  五是正确处理依靠自身力量与借助外力的关系

  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但仅此还远不够,还应当注重有效地借助外力,通过引入、合作等办法,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必然会在较短时间内、较大程度上改善后勤工作的面貌。

  三、完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建议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改革,勇于创新,从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努力实行科学管理。

  1.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下,大多数后勤管理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是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是完成学校行政计划的工具,也就无从谈起进市场问题和自负盈亏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企业具有明晰的产权。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所以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是明晰产权。一方面是出资者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即学校以各种形式对后勤投资和投资受益形成的财产所拥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后勤的法人财产权,指后勤对学校授权经营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后勤依其财产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真正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界定权责,事企分开

  高校后勤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分清学校和后勤的权利和责任范围。作为资产所有者学校的'权责范围应该是:第一,有权对后勤的经营进行决策,有权对后勤经营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第二,有权对后勤的经营者做出选择,有权根据需要选择服务内容。第三,有权对后勤集体资产的流失进行干预和制止。第四,学校不直接干预后勤经营活动,但应当在资金、人员、条件、设施等方面对后勤企业予以支持和扶持。第五,学校作为股东按资产比例受益,当后勤企业经营破产时,亦按比例承担有限责任。作

  为资产经营者的后勤企业,其权责范围是:第一,运用后勤的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国家法律和学校宏观目标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第二,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学校批准后方可实施。第三,有义务在经营服务中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第四,后勤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3.走市场化的道路,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这是高校后勤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在物业管理市场化逐步成熟的今天,通过市场上招投标,聘用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对高校后勤进行管理服务,是一条值得推广的路子。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去组织和管理企业。高校后勤管理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科学的后勤组织制度,科学的后勤领导制度,科学的后勤人事制度,科学的后勤分配制度,科学的后勤财务制度,科学的监督制度,科学的保障制度等。

  4.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制

  提高职工素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要针对后勤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政治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如定期组织后勤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利用报刊橱窗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进行法律、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既提高文化素质,又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事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仅仅看到学校后勤的服务性保障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后勤工作对教育对象的教育性。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于学校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保证作用。

  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奖优罚懒,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这种保证作用还得依赖于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后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所有的职工都对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优质服务。

  总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关于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与法规,参照企业改革经验,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运用市场化的有效手段,注册成为市场独立法人,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有效的高校后勤管理企业制度,共同构筑服务高校、面向社会、参与竞争、富有活力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