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

如题所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大家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1、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2、踏青

踏青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古时清明上坟大多都要到郊外去,家人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哀悼完逝去的先人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在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田园野外好好的玩耍一番,慢慢的清明踏青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春游踏青是上巳节的一重大习俗。

自上巳节并入清明节后,踏青习俗也得以保留下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鸟语明明,一派生机,正是郊游的好时机,而且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能够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减轻了行人内心的悲伤。

3、吃鸡蛋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节吃鸡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 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煮熟的鸡蛋,善于保存,简单搭配,便可以充饥度日,是人们度过寒食节的首选!

4、扫墓祭祖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

5、吃青团

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清明连在一起,吃青团成为一种习俗。青团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有关清明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又可称为行清节、三月节、踏青节等等。由于全国各地的区域文化不同,各地区在过清明节时也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清明节习俗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和中秋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6日之间。
第2个回答  2023-03-04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下是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1. 扫墓: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扫墓,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献上鲜花、食品、酒水等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2. 祭祖:在扫墓的同时,人们也会进行祭祖仪式,烧香、烧纸钱、献上食品等,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幸福。
3. 踏青:清明节也是春季踏青的好时节,人们会到郊外或公园游玩、野餐、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4. 插柳: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墓地插上柳枝,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5. 吃清明粥:清明节还有吃清明粥的习俗,清明粥是一种由糯米、红枣、花生等材料熬制而成的甜粥,寓意祭祖和缅怀逝去的亲人。
6. 玩风筝: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飞五彩缤纷的风筝,享受春天的美好。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扫墓、祭祖、踏青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延续。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