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学生?

如题所述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在上海招生,最终被哈佛选中,而且成为全球极少量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优秀学生之一,是一个名叫汤玫捷的学生。
  


  这个在复旦附中4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排名一百名之外的女生,何以能被哈佛大学看中呢?“‘玫’是指一种绚丽的宝石;‘捷’,是取捷报频传的意思。”在自我介绍时,汤玫捷顽皮而灿烂的笑容与独特的表达能力让人记忆深刻。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评价汤玫捷说:“汤玫捷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在学校属于中上水平。但她的社会经历、沟通与领导能力无人可及,是典型的学生领袖型人才。”
  
  谢应平讲了一个细节:“学校一次文艺演出,口才与表达能力堪称一流的汤玫捷无疑是最佳主持人选,在老师、同学大力推荐之下,她却执意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自己却担任起最繁琐的后勤工作。在学校,她总是把最好的表现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自己甘做绿叶陪衬。工作中她就像一块磁铁凝聚并影响着周围同学。”汤玫捷小学时担任上海电视台少儿频道摄影记者;初中时独立创办网站,高中时荣获上海高中生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此外,她还在艺术类、文史类、学科类等多方面荣获市级、国家级奖项,是上海被授予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最多的学生之一。
  
  再举一例:2003年9月,汤玫捷赴美国西德威尔高中交流学习一年。在入学一周后的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作为替补上场的汤玫捷,赛场上一路带球狂奔,在与对方守门员近距离对峙中勇敢地反击得手,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她赢得了全场喝彩。事实上,汤玫捷比赛前四天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曲棍球。她后来成为校曲棍球队的主力,经常随校球队一起参加其他州比赛并频获佳绩,彻底颠覆了中国留学生的“图书馆”印象。
  
  打动哈佛大学的,并非汤玫捷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而是她的发展潜力和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招生部的一位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哈佛之所以选择汤玫捷,三分之一是看中她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较好的学术功底,三分之一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交际沟通能力。此外,通过老师的推荐信,哈佛被汤玫捷的勇敢、热情、风趣、幽默,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哈佛的眼光,无疑是很厉害的。哈佛不欢迎死读书的书呆子。重分数,又不唯分数是从;重成绩,更看重的是能力。在哈佛大学,这样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不胜枚举。有音乐天才与数学蠢材并举的学生,有从未上过高中却拥有数个化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学生,也有在公益与慈善事业中默默奉献的学生——总之,每位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常人无可比及的特质,但事实证明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所大学培养出的人才闻名于世,选好苗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哈佛大学招生不以分数作为取才唯一标准的做法,折射出了中国教育评价难忍之痛。这对中国学生奉为至宝的分数论是致命一击。时下在中国高考是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分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分数分数,失之者贫,得之者昌。“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成为高考的录取原则;大学的录取过程,有点像是一场赌博;分数线成为生命线,填志愿有打赌成分;分数背后,不乏运气成分;一考定终身,分数定志愿;一分之差,低处不胜寒;一分之差,良师也束手;高分者处前,低分者落后;处前者趾高气扬,落后者黯然神伤;高分者宠信有加,低分者恶语相向。上线下线,天上地下;上线者及第,下线者在家;榜上有名者弹冠相庆,名落孙山者唉声叹气,想不开自杀者也不乏其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哈佛招生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的“状元”学生被拒收。原因是除高分外,他们“一无所有”。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真才实学的不多。今天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哈佛的选择是符合选拔人才的科学的。他们看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有才能,并不一定完全看考试成绩,甚至不主要看分数。分数高的未必是优秀学生;分数低的不一定是差生。复旦附中成绩一百名外者照样优先录取。可悲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现在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考试成绩样样优秀,但动手能力特别低下。因此,许多有眼光的大公司,宁可要一位优秀的高职的毕业生,也不要高分低能的“好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9

2015-2016年度的本科招生中,哈佛大学录取了9名中国大陆的高三学生(提前录取和常规录取),而在本招生年度(2015-2016年度),获得哈佛录取的“中国学生”一共只有四个人(全部来自华东地区),其中还有2人是美籍!

郭文景(美籍)提前录取

7岁前在美国,7岁后回国读小学

初中: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杭州第二中学

主要荣誉奖项:

2015年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获银牌;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面向中学生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每个国家最多可选派4名选手参加。参赛选手从各国相应计算机竞赛中选拔。1987年,保加利亚的Sendov教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全体会议上,倡议举行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都夺得冠军,其中2014年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

201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

麻省理工学院北美编程邀请赛第二名;

在美国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教小朋友编程。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夏令营,比如在伯克利大学参加仅选拔30名顶尖高中生参加的著名SPARC人文学夏令营、HWeek(Harvard Week)即“哈佛校园行”。

Annabel Yao(美籍)提前录取

高中:上海中学国际部(只招收外籍)

主要荣誉奖项

从小接受芭蕾训练,就读专业芭蕾学校,芭蕾舞职业级水平,多次参加高水平演出;

创办公益网站,帮助外国人适应在上海生活遇到的文化冲击

陈子弘(中国籍)常规录取

初中:平和双语学校

高中: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杨枝叶(中国籍)常规录取

初中:镇江外国语学校

高中:南师附中

第2个回答  2017-12-29

在多数人看来,能敲开哈佛等名校之门的学生,要么智商超群,要么学富五车,至少也该是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有一位哈佛大学硕士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逆袭故事。

这位哈佛大学硕士姓杨,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退休前在高校任教,父母也是高校的老师。由于父母忙事业,被长期寄养在爷爷家里。缺少父母的监管与督促,让他养成了贪玩好动的个性,经常在各种大街小巷奔跑闯荡。后来,父母调往广州一所高校任职,5岁半的他跟着一起南下。上哈佛后,很多人会去问杨的父母:“这个孩子是不是成绩从小就特别好?”父母都会很直接地回答:“他从小成绩非常差。”

杨说,这是真的。从小,自己在班上的成绩就特别“稳定”。班上一共有50人,他的排名一直在第35和第36这个两个数字间轮换。“我偷懒不做作业,成绩就会是36名;抽空看一下,成绩就会是35名。”“在那个唯分数论的年龄段,分数和排名几乎是学生在学校的身份证。”杨笑着回忆,若因顽皮犯错,成绩好的学生被视为“淘气”,成绩不好的就会被视为性质恶劣的“胡闹”,成为老师管制的对象。一次,参加完家长会,杨的爸爸一回家便吐槽“差生家长又被留下谈话了”。杨即刻辩驳:“老师说了,我们不是差生,是有希望的孩子。”

进高中时,杨被分配到了赞助班。这个班,学校甚至没有把他们和其他学生放在同一栋教学楼。但这很合同学们的胃口,大家一起玩乐,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到了高三,为了“学习备战”,节约路途时间,杨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校外租房,想象奋战后的各种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可实际情况下,大家每晚畅聊到深夜,第二天上课,疲惫不堪……沉迷在篮球、交友、扯谈的高中生活,让命运毫不犹豫地嘲笑了他:那年高考,他没有考过本科线,连省大专线都没有考上,仅仅是考上了市大专线。“那时,心理压力最大的应该是父母。”杨说,其他的高校职工子弟都一个个顺利考上了全国重点,自己的孩子却……父母再次为孩子操碎了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杨争取了四条路:一、去读市大专,争取2年后专升本;二、出国,去新西兰读预科,次年考当地大学;三、想办法交赞助费念大学,读非热门专业;四、复读,重新高考。杨毫不犹豫决定复读,“因为有些东西还没有找到,我必须找回来。”那些东西,其实那时他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就在一个普通的上班日,杨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未来,我希望过着辛苦但了不起的人生。”如今,杨和其他10位在哈佛求学的中国学子一起,把自己的故事集结出书,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正在寻梦路上的青年,人生漫长路,你随时都可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