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有挺严重社交恐惧症?

自己经常一个人也不怎么说话,然后现在军训了但是我请假了一个星期,现在要去学校了我就怕尴尬,但是我正常点名不参训,完了之后在她们看得见的地方坐着看着她们,但是我感觉挺害怕的,不敢去学校,想到这个就哭,虽然都是同学(同学都是原来的)但是都不熟,怕她们会议论我

一、严重社交恐惧症的分类

  1、赤面恐惧

  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但赤面恐惧患者却对此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

  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因此十分苦恼。患者惧怕到众人面前,比如,在乘公共车时,总感到自己处在众人注视之下,终于连公共车也不敢乘。

  2、视线恐惧

  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终于不能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往往失去常态。

  有的视线恐惧患者与许多人同在一个房间时,主诉不能注意自己对面的人,而强迫得注意旁边其他人的视线,或认为自己的视线朝向旁边的人而使其感到不快。结果患者的精力无法集中于对面的人。有的学生患者在上课时,总是不能自已的去注意自己旁边的同学,或总感到旁边的同学在注意自己,结果影响了上课,并给自己带来无比的痛苦。

  3、表情恐惧

  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慌恐不安。表情恐惧多与眼神有关。患者认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

  4、异性恐惧

  主要症状与前几种情况大致相同,只是患者在与异性或者自己领导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与自己熟识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则不存在多大问题。

  5、口吃恐惧

  口吃恐惧可归类于社交恐惧的一种。患者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患者对此忧心忡忡,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终于因此而非常苦恼。

二、严重社交恐惧症的病因

  1、生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维方式

  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6、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

  1、要不断地告诉自己,这种恐惧是可以消除的。并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

  2、要查找出自己产生社交恐惧的事物种类,并试图挖掘心灵深处的根源。然后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并不断地鼓励自己勇敢面对这种场景,以便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3、采用强迫疗法,小步渐进。先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适应后减少人数,在商场里购物;接着再减少人数,参加一些大规模的聚会;然后参加小聚会,并试图发表你的观点。

  4、和自己很惧怕的人交往,并时刻给自己以奖励。利用这种方法,经常不断地练习,就会使病症有很大的改观。

 (二)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三)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如果去参加聚会,大家通常愿意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抄,这是人的本性。与熟悉的人在一起时,会觉得相对放松、自在。
  与陌生人在袭一起时,会不自在,易紧张。而社交恐惧症的病人,跟熟人在一起,也会不自在、紧张等。所以,其会尽量回百避社交场合。克服社交恐惧症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意识的多与人交流往来,比如,多参加社交场合,有意识的锻炼自己。
  第二,孩子小时,父母应当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所以,轻的社交恐惧症较好克服,如果较重度,需做心理咨询。
我以前和你一样的,克服了好长时间才好的,越害怕的事情,越逼着自己做,不要怕出丑,进去找了就是成功,干不好也没关系,不是谁生来就会的,慢慢学被,实在不行,就想象成进去干别的,不是去应聘会好点,因为我自己知道干害怕是没用的,还不如行动起来,我现在虽然没有全好,但是还是勉强能应付日常社交的,也工作了,比较稳定。
第2个回答  2020-11-09
社交恐惧症可使用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比如抗抑郁剂,来缓解相关的焦虑和抑郁。

遗憾的是,许多人不会为了焦虑症状而就诊。患者不去就诊可能是因为,觉得症状还不严重,或者能靠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接受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社交恐惧症的初次治疗方法取决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症状,以及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的表现。社交恐惧的症状可能会出现于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于酒精或物质滥用的患者,因此,医生可能问一些特定问题,来确定患者是否饮酒过度或滥用药物等。

社交恐惧症在患者就诊之前,可能已经持续数年而没被发现。此时,患者可能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行为来适应恐惧。为了成功治愈社交恐惧症,必须克服这些习惯或行为。

首先,医生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对所有社交场合都会感到焦虑,还是只对某种特定场合感到焦虑。

医生通常会先推荐心理咨询,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加用药物治疗。不过,最终治疗方案是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的,制定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
第3个回答  2020-11-09
有社交恐惧症,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是性格过于内向与外界沟通交流过少,有社交恐惧心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儿。这样的人有不少。大千世界,人是形形色色。有的人擅长交际。到陌生的地方都能够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善长埋头苦干,干工作是一把好手,但和别人交流是弱项。认识到自己社交存在问题是好事儿,要积极纠正。,希望你培养自信心,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经常和熟悉的自信,开朗的朋友接触和交往,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性的社交活动,扩大交际面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胆量,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努力使自己从心理上成长起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可以学习一些社交技巧。1、礼貌原则

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合乎礼节的称呼,正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表现自己有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交际时,称呼对方要用尊称,现在常用的有:“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校;“大”———尊姓大名、大作(文章、著作);“老”———张老、郭老、您老;“高”———高寿、高见;“芳”———芳名、芳龄,等等。在交际场合,对任何交际对象都忌用诨号、绰号。

2、适度原则

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如有些人往往喜欢称别人为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且普适性较差。对于女性社交语言技巧而言,对人对事都要大方得体。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在与众多的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女后男、先亲后疏为宜。也可以辅助心理咨询治疗。
第4个回答  2020-11-09
生活当中有些人会患上社交恐惧症,而患上社交恐惧症会影响患者的正常人际交往的,那么如何治疗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惧症有哪些危害呢?
社交恐惧症西医治疗
1、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5、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你的发病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自我疗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高度警觉性
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最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2、错误思维
社交恐惧症患者具有夸大负性信息的认知特点,而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削弱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当社交恐惧症患者遭遇到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方式,对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错误的逻辑推论,就注定了人际交往的不良发展。正是这种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交焦虑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
3、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4、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家长属于圈养孩子,让孩子长期接触不到外界,长期处于被逼迫状态,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1、情绪危害:对于恐惧症患者,当恐惧发作时候我们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患者会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并且没必要的担心,比如是担心自己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在精神上会出现失常的情况等等,让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况下,危害是深远的。

2、观念上的危害:恐惧患者常常会有道德观念的束缚,患者会出现某些想法和表现,为了这些而感到紧张不安,并且痛苦不堪,但是却无法摆脱。比如是强迫对立观念或疑虑等等,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
3、意向上的危害:有时候恐惧患者会出现意向和行动相反的行为,虽然患者感到内心的深处有很强烈的感觉让自己去行动,但是该意向并不会形成一定的表现,但是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就有出现一定的影响,比如倍感紧张、担心或者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