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好班前会学习心得

如题所述

1.主题应当体现社会、学校和班级思想教育工作。2.主题要小,以小见大设计班会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来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3.主题要有新意,时代感要强。4.主题应当是学生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之间出现分歧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思考、辩论的热情。这些问题怎样发现呢,要靠班主任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经常接触学生、接触家长,掌握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切中要害的主题。经过这样提炼出来的主题才对学生思想情况起潜移默化作用,具有教育性和针对性、启发性。秦老师以经典案例毛竹、改分等形象地展示了班会课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活动目的——依主题而定。1.它不同于班会课,

2

2/6页

不能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每节课只要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已经足够,太多的目的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不能达到预期效果。2.班主任必须针对班级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具体问题和现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发扬什么,杜绝什么,必须明确。否则,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形式主义,达不到效果。

三、活动准备——就是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各项组织工作,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做好充足准备工作。俗语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从班会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在开会前都要做好周密的安排。经过秦老师和高老师的分析,我总结出班会活动准备包括:1.选好主题班会的主持人。班会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切忌老师全部包揽。原则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2.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学生自己亲身调查得到的信息材料最具有教育性和说服力。3.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这样的资料具有真实性。4.准备好相关的文字资料。5.写好发言稿。6.排练好相关的表演,主题班会涉及到的相关小品、相声或演讲、朗诵等事先要预备好、排练好。这样做的好处

3

3/6页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学生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活动形式有:讨论、演讲比赛、学习、辩论、小品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等。主题班会活动,不能单调呆板、千篇一律,要形式多样,要为突出主题的内容服务,新颖活泼的形式能更好地体现主题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兴趣得到培养,认识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有条件的话还可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形式的选择要以全体或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爱好为原则。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要力争促使学生自己讨论或发表意见,让他们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了主题班会课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步骤——是班会的主体,在设计活动步骤时要做到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讲究实效,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以下程序:1.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2.观看录像或展示收集的材料;3.讨论;4.同学们发言。但是主题班会涉及的一些讨论发言或自由发言,可以给学生提示,但不给现成的发言稿,尽量临场发挥,体现临场效果,假如一切都预备好,没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一、从整个班会课的开展来看,流程清晰,环节紧凑。
  班会有三环节即“回顾篇走进亲情、拥抱篇体验亲情、行动篇回报亲情”,以“情”带动贯穿始终。同学门积极参与响应,表现形式多样,有小品,有讲故事,有诗文朗诵,有小合唱等,特别是最后同学们用对爸妈的祝福做成的“感恩树”将班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表现了同学们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丰富的一面。
  二、从班会课的氛围来看,感情真挚,天地动容。
  孟老师把主题转化成任务,并分成了一个个活动,引领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既重活动生成又重情感体验,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讲述自己被父母感动的故事,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动!从学生们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这些学生的内心的激动,生活中一向不爱向父母说声谢谢的学生们,这些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却讲述得那么真切,生动,使得在场的同学们都潸然泪下。这个场面使我们在座的班主任都感到心酸,为之感动,心灵仿佛也受到了一种震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父母的恩情,在平凡的小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完成感情的升华,从而来端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使我受到了启发和感悟。
  三、从班会课的目的与意义来看,切合实际,引起共鸣。
  本次班会主题以感恩父母为主,目的要让同学们懂得父母付出的艰辛,学会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并学会如何感恩父母,从而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我相信,通过此次班会,加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能够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这次班会之后,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我们要感恩于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养育之恩,其实回报于他们的并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从帮他们做家务开始,抑或是平常日子里一句贴心的话语都是最好的形式。感恩不只是口头的,更重要的在于行动,感恩从现在开始。
  四、针对这节班会观摩课,说说我的收获与体会。
  班会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些指导,多些鼓励,多些支持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一节好的班会课,不在于排场要多铺张,形式要多丰富,而在于学生能否从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有所收获。班会课后,班主任应该就该班会进行必要的,点出重点,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提示,或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引,或给学生一个暖和的祝福,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观摩课的一些感受与体会。这是一次感人的、优秀的、成功的班会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希望今后能够把本班的班会工作做好,通过班会让学生达到锻炼自我的目的,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2
第一,先要想好班前会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找一些班级的具体问题,在班上分析一下,这样可以让会开得更加形象,具体也能够让班里的同学通过问题查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
第二,开班前会的时候要做好互动和班级里面的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20-12-08
一、什么是班前会

班前会是利用上班前5—10分钟的时间,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班前会的意义

1、有利于全体员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2、事先进行工作安排,可有效提高工作布置效率,为优质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有效保障。

3、增进和加强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班前会传递信息,组织员工学习,进行典范分享,使员工不断增长知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5、能够锻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班组文化。

三、班前会的准备

1、规定班前会时间,员工列队集合开会。

2、要充分准备,做到条理清晰。班前会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要总结昨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产量、质量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要分析整理,确定讲解的重点。

3、振奋而简短的开场白。

四、高效班前会的内容

1、严格考勤

在班前会开始前,班组长可以通过点名来了解班组员工的情绪。

2、生产指令和目标传达(占班前会时间约为30%)

包括生产安排、质量目标、政令传达等。

传达的要点:明确告知短期生产计划(每款、每天的计划);明确班组质量目标,简述明确;突出重点,发挥其时效性;确认对方是否正确接收信息。

3、工作教导(占班前会时间约为50%)

包括作业规范说明,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总结、工作标准的维系等。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强调制度及工作标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每天都去泛泛而谈,这样只能使员工厌倦,遭到员工的排斥。

4、理念的培养

包括工作教养、作业习惯、质量理念等。

5、做好班前会记录

五、班前会后的跟踪

1、及时复核。开完班前会后,班组长要针对班前会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从而保证班前会效果。

2、不断总结。作为班前会组织者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地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