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刘仁赡字守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 文言文《刘薛斩子》翻译

南唐国里。

有一个姓刘名叫仁赡的人。镇守寿春的地方。

那时候、周朝里派了兵来攻打寿春的城头。刘仁赡誓死的守住。

他的小儿子名叫刘从谏的。想暗暗地坐了船逃走。

希望保全自己的身体。刘仁赡预备按照军法、把他的小儿子杀死。

监军官就到刘仁赡的妻子薛氏那里去求救。薛氏回答道。

我并不是不爱惜我的儿子。只因为军法不可苟且。

倘若饶他一死。那末我们刘家门里就是不忠了。

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一班将士呢。就叫他们快些杀了。

方才痛哭一场。并且穿着素衣服。

后来寿春城头打破。刘仁赡阵亡了。

薛氏也就不吃饭。自己饿死了。

2. 南唐,刘仁赡镇寿春,周师攻城文言文阅读答案

【德育故事】(忠篇)刘薛斩子

【刘薛斩子】

刘妻薛氏。非不爱子。王法无私。并厉将士。

【原文】

南唐刘仁赡镇寿春,周师攻城,仁赡誓死守。幼子从谏泛舟私出,冀得自全,仁赡按军法斩之。监军求救于刘妻薛氏,薛曰:“妾非不爱子,然法不可私。若贷其死,则刘门为不忠,妾何面目见将士乎?”趣斩之,然后哭成服。城陷,仁赡战殁,薛氏绝粒而卒。

人莫不爱其子,亦莫不爱其身。忠臣既不爱身,何况其子?论者或谓子死不救,似伤乎仁,抑思仁以义行。此杀身所以成仁也。薛氏之言,非特全刘门之忠,且可厉将士之忠矣。

【译文】

南唐有一个叫刘仁赡的人镇守寿春,(当时)后周部队攻打寿春城,刘仁赡誓死守城。他的小儿子刘从谏乘船私自出城,希望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刘仁赡按照军法,要把他处死。监军到刘仁赡的妻子薛氏那里去求救。薛氏回答说:“我并不是不爱惜我的儿子,然而军法不可徇私。倘若饶他一死,那么我们刘家就是不忠了,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其他)将士呢?”(于是亲自前去法场)催促他们杀了儿子,然后穿着素衣服痛哭一场。(后来)寿春城被攻破,刘仁赡战死,薛氏绝食而死。

人没有谁不爱他的儿子,也没有谁不爱自己的性命。(但是)忠臣既然不吝惜自己的性命,何况他的儿子的性命呢?议论的人有的说儿子死了不救,似乎有违爱人之道,或许应该想着爱人之道然后凭道义来行事,这就是(圣人所说的)杀身成仁。薛氏的话,不仅是保全了刘氏一门的忠心,而且可以(用来)激励将士们的忠心了啊。

3. 刘仁赡执法斩子译文,15分钟内加分

五代后周的军队围攻南唐的寿春(今安徽寿县),攻了一年多还没有攻下来,可是城里的粮食已尽。

……寿春守将刘仁赡请求调边镐来守城,自己带领军队跟敌人决战。齐王李景达不答应,刘仁赡气得生病。

他的小儿子刘崇谏半夜里划着小船偷渡到淮北,被一个小军官抓住了,立即下令把他腰斩,左右官员都不敢求情搭救。监军使周廷构到中门大哭,想以此来营救刘崇谏,刘仁赡不答应。

周廷构又派人去向刘夫人求救,刘夫人说:“我对崇谏不是不疼爱啊,但是军法是不能徇私的,名节是不能亏损的。如果饶恕了他,那么刘家就会成为不忠义的家族,我和他父亲还有什么面孔去见将士们呢!”于是催促立即斩了她的孩子,而后办丧事。

将士们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 新五代史 死节传第二十翻译

原文:新五代史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 死节传语曰:“世乱识忠臣。”

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为无人,吾得全节之士三人焉,作《死节传》。 王彦章王彦章字子明,郸州寿张人也。

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

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梁分魏、相六州为两镇,惧魏军不从,遣彦章将五百骑入魏,屯金波亭以虞变。

魏军果乱,夜攻彦章,彦章南走,魏人降晋。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自梁失魏、博,与晋夹河而军,彦章常为先锋。

迁汝郑二州防御使、匡国军节度使、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又徙宣义军节度使。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

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

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

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

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

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

然彦章兵少,利于速战,必急攻我南城。”即驰骑救之,行二十里,而得夹寨报者曰:“彦章兵已至。”

比至,而南城破矣。庄宗彻北城为筏,下杨刘,与彦章俱浮于河,各行一岸,每舟筏相及辄战,一日数十接。

彦章至杨刘,攻之几下。晋人筑垒博州东岸,彦章引兵攻之,不克,还击杨刘,战败。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曰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日:“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

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及杨刘之败也,凝乃上书言:“彦章使酒轻敌而至于败。”

赵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彦章驰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东路。是时,梁之胜兵皆属段凝,京师只有保銮五百骑,皆新捉募之兵,不可用,乃以属彦章,而以张汉杰监之。

彦章至递坊,以兵少战败,退保中都;又败,与其牙兵百余骑死战。唐将夏鲁奇素与彦章善,识其语音,曰:“王铁枪也!”举稍刺之,彦章伤重,马踣,被擒。

庄宗见之,曰:“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乎?”又曰:“尔善战者,何不守兖州而守中都?中都无壁垒,何以自固?”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为!”庄宗恻然,赐药以封其创。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其于忠义,盖天性也。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庄宗又遣明宗往谕之,彦章病创,卧不能起,仰顾明宗,呼其小字曰:“汝非邈佶烈乎?我岂苟活者?”遂见杀,年六十一。

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裴约与彦章同时有裴约者,潞州之牙将也。

庄宗以李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约以裨将守泽州。嗣昭卒,其子继韬以泽、潞叛降于梁,约召其州人泣而谕曰:“吾事故使二十余年,见其分财飨士。

欲报梁仇,不幸早世。今郎君父丧未葬,违背君亲,吾能死于此,不能从以归梁也!”众皆感泣。

梁遣董璋率兵围之,约与州人拒守,求救于庄宗。是时,庄宗方与梁人战河上,而已建大号,闻继韬叛降梁,颇有忧色,及闻约独不叛,喜曰:“吾于继韬何薄?于约何厚?而约能分逆顺邪!”顾符存审曰:“吾不惜泽州与梁,一州易得,约难得也。

尔识机便,为我取约来。”存审以五千骑驰至辽州。

而梁兵已破泽州,约兄叔。 刘仁赡至周世宗时,又有刘仁赡者焉。

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

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

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

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

5. 【刘仁赡执法斩子译文,】

五代后周的军队围攻南唐的寿春(今安徽寿县),攻了一年多还没有攻下来,可是城里的粮食已尽.……寿春守将刘仁赡请求调边镐来守城,自己带领军队跟敌人决战.齐王李景达不答应,刘仁赡气得生病.他的小儿 子刘崇谏半夜里划小船偷渡到淮北,被一个小军官抓住刘仁赡立即下令把他腰斩,左右官员都不敢求情搭救.监军使周廷构到中门大哭,以此来营救刘崇谏.刘仁赡不答应.周廷构又派人去向刘夫人求救,刘夫人说:“我对崇谏不是不疼爱啊,但是军法是不能徇私的,名节是不能亏损的.如果饶恕了他,那么刘家就会成了不 忠的家庭,我和他父亲还有什么面孔去见将士们呢!”于是催促立即斩了她的孩子,而后办丧事.将士们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 文言文—— 刘宠任会稽守(译文)

刘宠,字祖荣,东汉东莱牟平人,官至司徒、太尉,其为人清廉不贪,爱民如子。曾感叹:“为官之道,舍一分 *** 多一分赐,取一文则官少值一文钱!”

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太守,会稽郡比较偏僻荒凉,当地老百姓不断受到贪官剥削,日子过得很苦。刘宠任会稽太守,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治河患身先士卒上堤劳作,视百姓之疾为父母之疾,为官十分清廉,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汉书》说:“宠治越,狗不夜吠,民不见吏,郡中大治”。

刘宠离任时,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赶来向他道别。他们向刘宠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他出阴山界至西小江时,投钱于水中而去。

清廉爱民的刘宠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和敬仰。据传自刘宠投钱后,投钱地段的江水更加清澈。为纪念这位勤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太守,人们把此地改称“钱清”,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在今绍兴市境内)。并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又在临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称“选钱亭”、“一钱亭”。

清乾隆帝南巡经过钱清时,感叹刘宠的清廉,当场挥笔题七绝一首:“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7. 翻译文言文“朱晖守信”

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注释】

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