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国外小盆友在家玩的实验,你中意哪个?

如题所述

(本文由知识就是力量综合整理原创首发)

不少上学娃们

总在死记硬背一些公式

然鹅

无趣得很

孩子们的好奇心其实无穷大

就看你会不会教TA玩儿了

下面这些歪果孩儿摆弄的科学小实验

蛮有趣蛮好用

学科学原理事半功倍,Bling Bling……

有一点颜值类

1实验名称:彩虹牛奶

适合年龄段:5-12岁

你需要准备:牛奶、盘子、食用色素(颜料也可以)、洗洁精、棉签

第一步:把牛奶倒进盘子里

第二步:在牛奶中间点上色素

第三步:在棉签上倒一些洗洁精

最后看到神奇的一幕……

科学原理:牛奶中的彩虹漩涡,其实是因为物体表面张力变化而形成的。食用色素的密度比牛奶略小,因此一开始会浮在牛奶表面。而洗洁精或任意洗涤剂,实际上是表面活化剂,它减少了色素的表面张力,当中心的奶接触洗洁剂之后,表面张力会降低到原先的1/3左右。而周围的液体的表面张力还是不变,那后果就很直接了,瞬间表面层的奶就会被周围的张力拉开,就跟气球爆裂时候的感觉一样。棉签如果一直放在中间,则会让中心的张力一直最低,表面液体不断被拉扯到四周,直到所有部分的张力都一样,就恢复平衡了。

2实验名称:水母灯

适合年龄段:12-18岁

你需要准备:植物油、水、食用色素、泡腾片、还有一个瓶子(形状自选)

第一步:往瓶子里倒水和油,比例为3:1

第二步:将色素也倒入瓶子里,色素的颜色可以选择多样,关键是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第三步:最后把泡腾片放进去,泡腾片接触水之后会产生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熔岩灯的关键。

科学原理: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瓶子里会出现明显的液体分层现象。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一种片剂。所谓泡腾崩解剂通常是有机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小苏打)的混合物。泡腾片本身干燥不含水分,泡腾崩解剂中的两种物质未电离不能发生反应;但当泡腾片放入水中之后,两种物质发生酸碱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二氧化碳气泡当积聚到足够的气体时,携带着有颜色的水,冲出油水层,一直达到油的顶端,最终溢出到空气。

有一点刺激类

1实验名称:一场火山喷发

适合年龄段:7-15岁

你需要准备:一个花瓶、一些小苏打、还有一杯白醋

第一步:既然是火山,还需要一些红色素

第二步:放入小苏打,倒入红色素

第三步:最后来点醋就爆发了!

科学原理:当小苏打遇到醋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被染色的二氧化碳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向瓶子外面快速流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

2实验名称:跳跳糖

适合年龄段:7-15岁

你需要准备:一包跳跳糖、一个气球、用玻璃瓶承载的汽水

第一步:将一包跳跳糖都倒进一个气球。

第二步:打开汽水瓶,将气球系在汽水瓶上。先注意,不要让跳跳糖掉进汽水中。

第三步:当系好气球后,把气球拎起来,让跳跳糖都落入汽水中,看看气球会变多大。

科学原理:跳跳糖和普通糖果一样,都要混合蔗糖、乳糖、玉米糖浆和调味料,这样的组成被加热到沸点,然后在高压下与二氧化碳混合。当降温后二氧化碳气泡被封在凝固的跳跳糖里。当跳跳糖在口中融化时,气体从糖粒的不同部位中释放出来,发出噗噗的声音,让舌头的味蕾感受快乐的跳跃感觉!这个实验中气球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大多数是汽水释放的,而不是跳跳糖中的。跳跳糖掉进汽水中,导致汽水中部分二氧化碳跑出来,这才是气球膨胀的原因。所以,吃跳跳糖又喝汽水是不会爆炸的,但是你可能会打一个大大的饱嗝。

怎么样?以上实验你喜欢哪个?想同孩子玩儿哪方面的实验?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哈!当然,建议儿童最好在大人的看护下做实验,最好像上面图中的小朋友那样戴上护目镜哦!

编辑:姚迪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