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文系都有哪些知名教授,院士,长江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

这是为了报北大夏令营用的

详情可以去天文系的网站看:http://vega.bac.pku.edu.cn/astro/astro.htm
天文学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天体物理学是当前天文学中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成果的学科,它一直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的主要学科方向。北大天文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天文学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

宇宙学与星系物理

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包括:宇宙结构形成及相关问题的数值模拟;利用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限制宇宙学模型及暗物质的性质;利用弱引力透镜寻找星系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与宇宙学研究的影响;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限制暗能量本质的可能性;宇宙第一代结构形成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陈建生院士,范祖辉教授,李立新教授,景益鹏研究员,武向平研究员,周旭研究员

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

研究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观测和理论模型以及黑洞与吸积盘的各种物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多种估计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的方法并研究了黑洞质量与射电辐射、寄主星系和宽发射线区的物理联系;提出双黑洞模型并利用其和吸积盘的相互作用成功解释了一些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特征及喷流形态;研究黑洞吸积盘内的辐射过程并用其解释了Seyfert星系中多波段光变的复杂相关性。

指导老师:周又元院士,吴学兵教授,刘富坤教授,李立新教授,于清娟教授,闫慧荣研究员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恒星与行星如何由星际介质形成、恒星如何演化和死亡、恒星对星际介质的反馈效应(辐射、星风、核合成)和对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影响,是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连接宏观(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介观(有机分子、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和微观(核合成、元素的起源)现象的桥梁。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对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第一次能够科学地来回答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问题,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到底是特殊(罕见)还是平常(普遍)的?”

指导老师:林潮教授,刘晓为教授,彭逸西研究员,Martin Smith研究员,M.B.N. Kowenhoven研究员,张华伟副教授,赵刚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员,杨戟研究员,高昱研究员

粒子天体物理

对脉冲星、夸克星、伽玛射线暴、高能宇宙线等方面研究具有长期积累。提出了“射电脉冲星是裸奇异夸克星”概念,进而研究了奇异星的形成、磁场、吸积等一系列天体物理问题,并给出夸克星存在的若干天体物理后果及可能的观测证据。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低温高密夸克物质成固相的猜想。指出逆Compton散射过程在脉冲星磁层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ICS辐射模型。

指导老师:徐仁新教授,李立新教授,韩金林研究员,黎卓研究员

天体技术及应用

参加高空间频谱日像仪的研制。该设备采用综合孔径方法,实现对太阳的高空间分辩频谱观测。目前已经完成太阳射电辐射的干涉试验,成功获取了干涉条纹。工作涉及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模拟射频接收,数字式相关接收,大规模FPGA应用,计算机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等。

指导老师:南仁东研究员,张坚副教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