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如题所述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注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正确甄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格局;
二是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群众创作因子。群众文化事业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提供一些文化必备品和必需品。文化产业则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人民群众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也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需要直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文化建设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通过市场的作用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又能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改制后的文化企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保持创新思维。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文化基础依旧薄弱,群众参与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文化软实力和大国地位不相称等问题突出。在继续传承和发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精英的同时,更要突破传统思维,兼容并蓄先进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眼光着眼世界,给养取自现实,保持创新思维,文化发展始终紧跟时代。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鼓励引导来自群众的自发的文化创新活动。包容多元性群众文化,引领网络文化,支持“草根”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培育都市文化等,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而又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挖掘、保护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尊重和保护大众文化的原创力,竭力保持土著文化的原生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支持发掘民间艺术,培养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作品。
总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让人民唱主角。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文化才能更有生命力,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