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之若此的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基本字义: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之的笔顺为:

扩展资料:

词组解释:

1、之后[zhī hòu] 

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2、兼之[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3、总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政治、文化、科学、艺术,~,一切上层建筑都是跟社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你爱唱歌,我爱下棋,他爱打乒乓球,~,都有个人的爱好。

4、向之[xiàng zhī] 

过去的。

5、之者[zhī zhě]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6、上之[shàng zhī] 

治法。

7、则之[zé zhī] 

则:准则,法则。之:代词,这、那。以这为准则。

8、之外[zhī wai] 

之外:zhi(平声)wai(去声):

①指包含原有的基础上,另外的东西,例如:除此之外。

②之无法接触无法到达的距离、程度等,例如:千里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9

先了解“闻”的意思,这里作名词,指消息,"求闻"意思是”寻找(听到)消息“。联系后一句“不若不闻也”,“之”位置是小主语“求闻”和小谓语"若此"之间,(动宾短语作主语,易让人质疑,但是例句很多,“打死人要偿命”“损坏物品照价赔偿”😂)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求闻之若此”作“不若不闻也”的主语。翻译为:听到消息如此,不如不听。

请指正,谢谢!


第2个回答  2021-01-05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基本字义: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之的笔顺为:

扩展资料:

词组解释:

1、之后[zhī hòu]

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2、兼之[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3、总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政治、文化、科学、艺术,~,一切上层建筑都是跟社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你爱唱歌,我爱下棋,他爱打乒乓球,~,都有个人的爱好。

4、向之[xiàng zhī]

过去的。

5、之者[zhī zhě]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6、上之[shàng zhī]

治法。

7、则之[zé zhī]

则:准则,法则。之:代词,这、那。以这为准则。

8、之外[zhī wai]

之外:zhi(平声)wai(去声):

①指包含原有的基础上,另外的东西,例如:除此之外。

②之无法接触无法到达的距离、程度等,例如:千里之外。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0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整句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2
闻之若此的之是什么意思LV.92019-06-19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