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区气候的基本特征

如题所述

气候诸因素中对地质灾害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

1.1.1 降水

我国东、南面濒临太平洋,西南面离印度洋不远。这两大海洋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此外,偏北气流从北冰洋带来的水汽对我国新疆北部地区的降水也起一定的作用。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的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等降水线大致是东北—南西走向,大致可以分为3个带。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此线以西和以北广大地区,除一些高山地区降水稍多外,气候为干旱,年降水量大致在200mm以下。此线以东以南至青藏高原的东南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秦岭南坡一淮河以北至山东半岛一线之间地区,除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山区外,均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其降水量大致在200~800mm之间。此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则属湿润地区,降水量一般大于800mm。

在降水量较大或集中降水的山区,不良物理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较多。在干旱气候区,大陆盐渍化作用强烈,地下水具有高矿化度性质,其水质常具有侵蚀性。

1.1.2 气温

气温分布明显地受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所跨纬度较大,南北温差大,就年平均气温而言,从南海诸岛的25℃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的-5℃以下,相差达30℃以上。其分布情况在东半部大致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南岭以南在20℃以上,长江流域在16℃左右,黄河流域12℃~14℃,东北及内蒙古全境在10℃以下,大小兴安岭低于0℃。西半部由于地势抬升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藏北地区最低达-8℃以下,而其北面的新疆境内除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外都在0℃以上,南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在10℃以上。

气温对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低温地区,如青藏高原、黑龙江北部有多年冻土分布,冻融物理地质现象发育。而在高温湿润地区岩土风化作用强烈。由于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季寒冷地区则出现季节性冻土,也常发生冻融等地质灾害。

1.1.3 我国气候地带性规律

各种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在不同季节的相互配合使得各地产生不同的气候分布特点,这种气候特点也对自然界其他自然因子如植被、土壤、地貌等产生巨大作用,这些自然因子反过来,又影响当地气候。根据我国的自然景观,可以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及青藏高原区。

东部季风区从黑龙江省的北部一直到南海诸岛。年内受到季风的交替影响,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温度夏季南北差异小,冬季差异大。降水集中在温暖的下半年。

西北干旱区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主要特点是全年降水偏少,夏季温暖,甚至炎热,冬季寒冷。又因为空气干燥,蒸发量大,该区多为荒漠和草原。

青藏高原区气候严寒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分,周边垂直分带明显。冻土区冻结期长达7个月以上。高原面上平均气温在-2℃~6℃以下,气温年较差15℃~26℃,平均日较差可达10℃~19℃;高原北部冻土区年降水量在300mm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增到400mm以上;西藏东南部降水量500~800mm;高原西部在100mm以下。

在上述三大区的背景条件下,还可以根据南北的温度差异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除青藏高原外,可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大致在淮河秦岭一线,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台湾省的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北端以及云南省的南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