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性格特点

多用四字成语概括,谢谢

  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他原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虽然没有杨志那样一心向上爬,想飞黄腾达的野心,却一心想保持住那种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可是人物一出场,作者将他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展示他的思想性格。一个美好的家庭,却偏有人要来破坏。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并为之喝彩的一当儿,妻子就被高衙内调戏了。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简直一下子挖掘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林冲怒目而视,但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白白地让高衙内走掉了。他考虑到“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金批:“是可让,何不可让?住人廊庑,虽林武师无可奈何矣,哀哉!”)表现了林冲性格中隐忍退让和委曲求全的忍耐一面。而鲁智深就不买账,他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接下来作者写林冲想苟安,忍。但他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在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就此罢手。先是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的楼上,妄图加以污辱。林冲闻讯赶到,救了妻子,知道妻子不曾被污,也不追究,只是气愤得把陆谦的家打得粉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说明他还是压抑着自己不去惹高衙内。他几天见不着陆谦,见了自己心结义的兄弟鲁智深,这么大的事也不曾向他提起,天天跟他一起喝酒,便“把这见事都放慢了”、“不记心了”。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一而再不放松对他的欺凌,他竟然能够“放慢”,淡忘,确实能忍。
  高衙内在高俅的支持下设下圈套,诱林冲误入白虎堂,把他发配沧州,活生生地将他逼得家破妻离。然而这时候的林冲还是能忍。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对丈人说:“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这纸休书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忠厚,又表现了他的幼稚,更表现了他的忍辱负重。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送林冲的公人是董超和薛霸,这两个公人受了高太尉授意陆虞侯转交给他们的10两金子,便秉承高太尉的旨意,决定“多是五站路,少便两程”,在途中就要把林冲害死。为此,董超、薛霸在路上作威作福,辱骂林冲,又用开水烫伤了林冲的脚,可是林冲仍无一点反抗。因为此时的林冲还想挣扎着回去,希望将来能有出头之日。为了能挣扎着回去,林冲忍下了心头的怒火。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董、薛二人假装要睡,要将林冲缚在树上。林冲这时仍没有反抗,说:“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怎地。”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及至一路跟随保护他的鲁智深跳出来,大闹野猪林,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而林冲极力阻挡,叫鲁智深“不可下手”。他的这种能忍的性格,实在叫读者不能忍受。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才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
  二、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在“水浒”英雄中,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地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一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的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金氏父女,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
  林冲是个武艺高强的教头,他的使枪抡棒的技巧,是和他的机敏果断的个性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第9回写在柴进庄上,洪教头要和林冲比试武艺。林冲一再退让,众多读者认为这是说明林冲的谦虚性格,而我却认为这正是林冲的聪明之处。当洪教头提出和他比武而柴进支持的时候,他心中考虑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柴进到底是否希望我打败洪教头,第二个,洪教头究竟有多大本事。他决定先摸清这两点。我们注意到这次比武实际上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林冲这招“休战”,不但卸掉了自己的枷锁,而且迫使柴进拿出了奖金。于是林冲有底了:“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其实林冲并非刻意要避免这场争斗。“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权当”二字透出的消息是——去掉这副枷,我会好好教训这厮。所以这比武的这第一阶段,实际是林冲的“火力侦察”。林冲非常高明,这一个“火力侦察”不但摸清了柴进的真实意图,而且摸清了洪教头的底数,还用“示弱”的办法麻痹了对手。取胜的各种条件都已备齐。第二阶段林冲就是真打了。洪教头只管欺他惹他,气势汹汹,来了个“把火烧天势”。林冲十分沉着,来了个“拨草寻蛇势”。林冲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看洪教头脚步已乱,机灵地抓住机会,迅速地“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充分表现了他敏捷的身手。

  为什么林冲有如此精明的战略战术呢?这就得看他的身份和职业了。林冲是禁军教头,是个武官。武官也是官员,官员周旋于官场,他们都特别注意人际关系,所以,林冲不厌其烦地试探柴进的真实意图,非常符合他的身份,这不光是他本人的个性决定的。林冲既然是武官,对战略战术自然有一定的研究,善用计策,这是洪教头之流的“武夫”无法比拟的。我们可以想象,此事换了李逵,绝不会搞什么“火力侦察”的,上去就是一板斧。因为李逵与林冲不但个性不同,而且出身与经历也不同。
  再如第48回写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扈三娘活捉了王矮虎。但是扈三娘在和林冲的较量中:“一丈青飞马纵刀,直奔林冲,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夹过马来”。这是林冲机敏性格的又一次表现。
  晁盖、吴用等人由于智取了梁中书的生辰纲,受到官府的追捕,逃难到梁山。但是,当时担任梁山首领的王伦是个落第的秀才,没大本事,嫉贤妒能,万般刁难林冲,又不收留晁盖等众好汉,林冲此时为了义军的事业,果断地作出了惊人的举动,火并了王伦——在筵会上,王伦托词拒留晁盖等众好汉,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与之据理力争,与先前的委曲求全判偌两人。而后“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胩察地搠倒在亭上。”傩除掉了阻碍梁山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后来,梁山泊的人马在晁盖的领导下,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很小心地 “将草屋里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寻思道:“怎地好?”把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又怕火盆内有火炭引起火来,他“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放心。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再把视线拉回来,看林冲第一次登场后发生的事情——林娘子被调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去救。当怒气填胸的他找到那大恶人的时候,提手便要打,不料那人却是“花花太岁”高衙内。真是敢怒不敢打啊!书中写他首先就手软了,这个情况被许多人看到后都有些愤愤不平,更有甚者大骂他无能,胡诌他太软。我不禁拍案而起,为林冲不平;他哪里无能,哪里软弱?他只是在忍,因为他的行为在当时可以讲完全是受限制的;不能和衙门里的捕头、捕快比啊!试想他若如鲁智深一般,提拳便打,后果是什么?后果其实很严重。这会儿有人要讲作为男人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话是不错,可是以高衙内的性子定要报告他的所谓的父亲,这高俅是何等人物?林冲给他“惹麻烦”,他岂会善罢甘休?再加上身边那些依靠于他们的爪牙说几句谗言,就会将林冲置于死地,而他的家眷必遭牵连,弄得家破人亡,何其惨淡!因此他的这一行为是正确的;放到当今社会也可被认为是聪明的行为。硬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这样认为。我很欣赏林冲这种沉得住气的性格,做事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
  再看“风雪山神庙”中的杀人场面,他先杀差役,再杀陆谦。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认为他还是能忍,忍到最后才去找陆谦报仇。但我认为这正是林冲的细心之处:能分清主次——试想他如果先与陆迁交手,那些差役尽管怕林冲,但他们不怕陆谦吗?陆谦让他们帮忙,他们会不帮忙吗?敢不帮忙吗?他们硬着头皮也要上啊!这里再讲得直白一些。他们不上就是等死,无论林冲还是陆谦都会剐了他们。可林冲要杀的是一个差拨,因为他是小人,林冲最见不得的那种人。余下的人串通一气,自然也免不了一死。既然如此那就“上”。虽然这无异于找死,但这比等死要好得多;三打一,尽管吃力,获胜的可能性很低,但终究是有希望的。在那样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林冲纵然本事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林冲的性格,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概括出诸如谨慎忠诚,谋略等特点。林冲的忍耐、侠义、机敏、果断、谨慎、忠诚、谋略等性格特点,是在他的社会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中,以及他所经历的生活变故和遭遇到的各种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他的诸多的性格特征,而且又分别从不同的事件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性格的丰富性。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林冲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算得到指谋略,熬得住是指忍耐,把得牢是指谨慎,做得彻是指决断,这也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的特点。正是这种性格丰富性的特点,才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总结: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
  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1
林冲是一个天生的急性子.
证明我以上的观点是正确的有:

◇林冲:浮云蔽白日与压抑人生◇
乍一看,林冲是《水浒》中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
林冲身上,似乎有《三国》中三个人物的影子:相貌如张飞,身手如赵云,一开始忍辱求全的性格象刘备。
说到林冲有像张飞的地方,有人也许会感到突兀,觉得《水浒》中那个谨细而能忍辱的禁军教头,和《三国》中性如烈火、暴躁卤莽的猛张飞实在挨不上,要说李逵像张飞还差不多。但列位看官当还记得林冲的绰号是什么,是“豹子头”,第七回中他一出场,就说他的相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三国》中所写的张飞相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完全相同,就连兵器,也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此外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也有诗说“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这些都说明,《水浒传》的写定者一开始可能是想把林冲写成“水浒版”的张飞,甚至还可以推断,在我们今天已见不到的《水浒》成书前早期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里,说不定林冲真就是个张飞型的人物(《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林冲的名字,绰号就已经是“豹子头”,但没有他的独立故事),但到《水浒》成书时,已经有了个猛张飞型的黑李逵要写(在晚期水浒题材的元杂剧如《李逵负荆》里,李逵形象已与《水浒传》中的十分接近),于是,就重新写了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生故事,并在故事里寄托了一些有别于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些草莽人物故事的深沉情怀。
列位看官当还记得,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亡命山林之旅的,可以说,林冲是《水浒》中唯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浒传》一开头便先后讲述了两个颇为相似的人物--王进和林冲--的颇为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是禁军教头,都武艺高强、无辜善良,都是很理想的国家良将,却先后被高俅这象他自己一脚踢起的气毬般轻飘飘直升到高位的无赖小人横加迫害,一个被害得远走异乡,一个被害得家破人亡,最后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血腥复仇,然后蹿入草泽。水浒故事的讲述者就是通过拿他们与奸邪无赖高俅反复对比,传达出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无奈与愤懑。早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千百年来,在诗歌、戏曲、小说里,它不知被反复传写了多少次。因为千百年来屈原放逐的命运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岳飞风波亭的命运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水浒》中王进被逼逐的故事、林冲被迫害的故事和宋江最后被毒杀的故事,千百年来也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
这种“浮云蔽白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句,常被古人用来喻奸邪主政)的格局其实是专制时代永恒的问题。《水浒》通过讲述林冲故事抒发的正是对这浮云蔽白日的深广的忧愤,有了这种忧愤,并把它作为后来众好汉暴烈的反抗的背景和前奏,就使《水浒》这部“强人颂”提升了一层品格。因此,可以说水浒世界里风雪山神庙、林冲夜奔等故事的意味,和鲁智深、武松等草莽豪杰的传奇故事是迥乎不同的,它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及快意恩仇之外别抒怀抱,在水浒世界里独奏了一曲怨郁而又慷慨的悲壮之音。
另外,从更普适的意义来说,水浒世界里的林冲故事,还传达出中国人--尤其是有才干而善良的中国人那种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
林冲的被压抑,不仅仅是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而是来自各色人等: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计折磨,然后捆在野猪林,差点给一棍当头打死;到了柴进庄上,虽有柴进热诚相待,但仍不免一度得对趾高气扬的平庸之辈洪教头陪着笑脸;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可陆虞候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一幕风雪山神庙中,灵魂深处的“匪魂”,如睡狮猛醒,在漫天的风雪中,在火烧草料场的熊熊大火映过来的火光中,猛下杀手,血溅山神庙前的风雪大地,遗下一幅血红雪白的惨烈森冷的图景,而后,踏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度上搜的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百度上搜的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第2个回答  2010-06-11
扶危济困
第3个回答  2020-07-12
第4个回答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