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元要多少利息合法

如题所述




根据法律规定,年利率未超过24%的,合法有效。年利率超过24%不到36%的,按当事人意愿。年利率在24%~36%的民间借贷属于自然债务,如果要提起诉讼,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借款人不能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利息。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无效。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因此利息不超过36%就是合法的,一万元年利息不超过3600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5
一、根据法律规定,年利率未超过24%的,合法有效。年利率超过24%不到36%的,按当事人意愿。年利率在24%~36%的民间借贷属于自然债务,如果要提起诉讼,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借款人不能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利息。
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无效。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因此利息不超过36%就是合法的,一万元年利息不超过3600是合法的。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根据最新,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因此,一万元的利息只要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即为合法。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三、具体多少钱合法。1万元贷款利息1年2000元是合法的,我国规定年利率超过36%属于高利贷,也就是说1万元1年的利息在3600以上才属于不合法的。按照一万元一年利息2000元进行计算,年利率2000/10000*100%=20%,未超过36%,不是高利贷,所以是合法的。
拓展资料:
一、利息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积数计息法: 贷款利息=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逐笔计息法: 按照基本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进行逐笔计算,一般有以下三种:
(1)计息期为整年(月):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2)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3)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30
年利率超过36%可定义为高利贷,利息是不受法院支持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上可见,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后,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
拓展资料:
利率的相关知识
利率的规制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也是其司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规定的利率是个固定利率,不是像以前参照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在制定这则司法解释时,相关人员研究过从古到今利率的变化,特别是1990年以来10多年央行利率颁布的整个利率的线索。
研究后发现,央行颁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化比较大,最低是百分之二点多,最高是百分之十二点多,中间较多的是5%-8%,最后选了中间的6%,又参照传统4倍的含义,得出了24%这个数字。
设置年利率为24%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的固定利率,属于司法保护的范围。在24%以内,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作为民事司法审判,都要给予法律保护。而年利率超36%视为无效合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