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人格障碍?

如题所述

双相障碍是什么?

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双相障碍患者时点患病率为0.4%,而高达91.7%的患者不寻求规范的医疗帮助(Phillips et al, 2009)。

具有高复发率( 90%的病人多次复发) ,高致残率( 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 ,高死亡率( 25%~50% 自杀未遂,11%~19%自杀身亡) ,高共病率(46%酒依赖,60%药物依赖)的特点(王祖新,2002)。

双相障碍的症状

(一)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力活动增强。

1. 心境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

2. 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思潮犹如大海中的汹涌波涛,有时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

3. 精力活动增强

表现为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事常常虎头蛇尾,一事无成。且睡眠需求急剧减少,可以连续数天没有睡意。

4. 躯体症状

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故很少有躯体不适症状。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什么是双向人格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精神分裂和双向人格障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简单来说
精神分裂是指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感知外部的世界。
而多重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身上存在着不同的人格类型,而本人不能了解或控制。

解离性人格疾患,又名多重人格、人格分裂,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也有一些情况,人格之间并没有察觉彼此的存在,这会导致严重的遗失时间现象。通常在此分裂现象开始时,原本的人格(即未产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称主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严重的病例,主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就能从中得知许多有益的资料。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病因未明,多青壮年发病,隐匿起病,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之主要征兆被认为是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这种解离现象据信会造成思考形式障碍并导致无法分辨内在及外在的经验。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会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患者也可能表达明显妄想信念。社交或职业功能退化、一些次要的症状、没有器质性脑病,可以是确立诊断的条件。
第2个回答  2020-11-16
双向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以及成年的早期,其危害性特别的严重,患者的内心产生了障碍,患者的情感以及行为产生了异常,意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缺陷,大家需要全面了解双向人格障碍的内容,病发后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患者病情不同,合理使用治疗药物。

双向人格障碍是大家特别畏惧的心理疾病,较多朋友受到了该病的困扰,病发期间意识状态以及智力产生了严重的缺陷,但不会产生幻觉以及妄想的症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的心理产生了障碍,生活中需要谨防该病的发生,自己遇到相关的症状后就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双向人格障碍患者明显的偏离了正常,且以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出现,患者的人格会在内容上、质上严重异常,该病发生在童年、青少年以及成年早期,且会一直持续下去,严重者会到达成年,或者是终身,一般情况下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部分患者会存在脑功能方面的损害,不会产生神经系统形态学方面的病理变化,但患者的双向人格特别的显著,由于该病的出现,会持久地偏离了社会文化环境。

发病期间患者的情绪不稳、自制力差,在与他人合作时,能力特别的差,且会产生自我超越能力差的情况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情感以及行为严重的异常,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幻觉以及妄想的症状,对于自身的人格缺陷没有自知之明,且很验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且会沉浸在困扰当中,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人际交往,牵连到了感情生活,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其丧失了原有的工作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11-16
双向障碍又名狂躁抑郁症
狂躁抑郁症也称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患者经常感到极度无助,对家庭和工作均丧失兴趣,不闻不问,但有时情绪却又突然高涨,令人无所适从,病发成因多数是沉重生活压力和滥用药物。
成年患者情绪反覆的周期较长,消沉数月后,又会活跃数月,但儿童患者发病的周期却较短,一日内,情绪可以数度起落。

症状
躁狂发作病人一般存在所谓"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1.情感高涨
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时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表现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者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现为愉快而在后期则转换为易激惹。
2.思维奔逸
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病人言语增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随境转移。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可以出现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可在夸大的基础上产生被害体验或妄想,但其内容一般并不荒谬,持续时间也较短暂,幻觉较少见。
3、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内心体验与行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病人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或搞恶作剧,好管闲事,整日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尽管自己感觉什么都能干成,脑子灵光至极,但由于不能专心于某一事物之上,因而成事不足甚至败事有余。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有时到处惹事。
4、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病人性欲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由于活动过度,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老年或体弱病人。轻躁狂病人可能保持一定自知力,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
第4个回答  2020-11-16

双向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其特征是躁狂或忧郁症复发发作和头发交替。其主要特征是情感障碍,因此也被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剧集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兴奋、乐观和情绪过度紧张。抑郁恰恰是另一个极端。它的特点是忧郁、悲观、平静和沮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