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对于接受过教育的人群来说,是一件既简单又繁琐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代人发明的汉字,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笔画也特别多。对于刚开始学习写字的小孩子来说,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别字,简直就是一种无法忍受的折磨。
实际上中国汉字是一种兼具,形体、意蕴、表意等多种功能的方块字。如果大家平时多加练习,不仅可以将一笔一划牢牢地印刻入头脑中,甚至还会写出一手十分漂亮的书法。但是再优秀的书法家也有写错字的时候,更何况是刚刚入门的小孩子呢。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强迫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完美。尤其是在写作业或者练习书法的时候,一旦因为一时疏忽写出了错别字,就会直接将整页纸全部撕掉。笔者认为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可以解决错别字的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橡皮将错字擦掉重写;或者用修正液直接覆盖;当然也可以用胶带将错字粘掉。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可以起到修改错别字的效果。但是在古代社会由于并没有这些先进的方法,所以古代人一旦写出错别字,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大麻烦。
古代人写字载体演变及修字方法
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有所提升,所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逐渐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生产活动,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发明出了很多,有利于生产以及生活的小方法。其中“结绳记事”就是人类智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次大跨度进步。
“结绳记事”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一定规则,将不同的事情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进行记录。比如,一些日常琐事可以打小结,而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就会打大结。并且还会按照时间规律对绳结进行分类。
笔者认为这种比较原始的记事方法,不仅为文化起源奠定了初步基础,而且也为后续人们使用竹简、锦缎、丝帛记事埋下了伏笔。
“结绳记事”虽然与错别字没有关系,但是稍有疏忽也会打错绳结。同时也为后续甲骨文、竹简以及纸张出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1.甲骨钟鼎刻字
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刻在龟背以及钟鼎上的甲骨文。据考证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而甲骨和钟鼎则是最早的文字载体。但由于甲骨文以及铭文的书写,会严重受到材料的限制,根本无法得到大面积推广。所以最后只能逐渐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出历史舞台。
周朝时期的文字也刻于甲骨和钟鼎之上。如果从实际意义上来分析,刻在龟背上的甲骨文,实际上是当时人们占卜吉凶时的一种符号,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属于文字。而刻在钟鼎上面的铭文则多与歌颂周天子,或者祭祀先祖与神明有关系。
实际上在甲骨或钟鼎上刻字,其实也很容易出现错别字。但由于甲骨和钟鼎并不容易修改,所以一般刻错字之后基本上就会被废弃。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做修改直接继续行文。这其实也为后世历史学家、文化学者们研究甲骨文或者铭文,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和困难。
2.竹简著书
随着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虽然没有发明出纸张,但是却选择了一种可以就地取材的书写载体。而这种载体就是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竹简”。所谓“竹简”其实就是用竹片做成的可以简单记事的载体。
一般情况下竹简多用竹片制成,但是制作过程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要选择水分适中的竹子,然后通过裁、煮、烘等三个步骤之后才能切竹、刮青。制作到这种程度的竹简就可以在上面刻字了。
(1)竹简刻字
一般情况下先秦时期的文人或者专司记录的官员们,都会根据实际需求随身携带竹简和刻刀。当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将竹简拿出来,用刻刀在上面雕刻文字。这种写字方法的难度虽然比甲骨文和铭文低,但是相比较于现代社会中的书写方式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痛苦。
因为刻字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不然竹简就很容易裂开。还有就是刻浅了容易因为长时间摩擦而模糊,但是刻的比较深又很容易损坏竹简。所以利用竹简刻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一旦疏忽就会刻出错别字。遇到这种情况之后也特别麻烦。
(2)竹简错字修改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可以直接用刻刀将错字刮掉,然后在原来写错字的地方重新修改。而另一个比较暴力的修改方式就是直接丢弃。即使已经写满一个逐渐,也不得不忍痛割爱重新来过。否则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成书之后还要小心翼翼的在竹简上面钻孔,然后使用牛皮绳对竹简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样一本用逐渐著述的书籍才算完成。
当然,如果是长篇大论就会用掉很多逐渐。而写错字的几率就会更高,修改起来十分麻烦。这也是古人写书特别慢的关键所在。
3.绸缎锦帛写字
(1)直接废弃
随着朝代更迭以及文化发展,人们所掌握的汉字量越来越多,而且想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完善。所以竹简这种既原始又古老的写字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中彻底被淘汰。西汉时期处于竹简与绸缎、锦帛并列阶段,当然也有人说此时已经出现了“糙纸”。
能够使用绸缎与锦帛写字的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这主要是因为绸缎与锦帛的价格高昂。比如圣旨或者日常公文,就都是用这两种物质进行书写。一旦写错字之后根本不需要进行修改,因为这两种体例的公文也不允许修改。
民间写字基本上依然遵循竹简刻字的方法。因为绸缎与锦帛的价格比较贵,或许有人会说那就直接用“糙纸”书写。
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糙纸”,其实要比绸缎与锦帛的价格更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造纸技术十分落后,根本无法达到普及的目的。
(2)文字涂鸦
但如果是书法家在绸缎与锦帛上写字,一旦出现错别字的时候修改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比如,可以直接在原处打上一个补丁,然后在补丁上写上正确的字即可;当然如果不想这样麻烦也可以直接在错字上打个叉,然后在旁边修改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王羲之和颜真卿等古代的大书法家们,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也经常写错字。由于当时并没有专业的涂字灵或者修正液,所以他们就会直接用毛笔将错字涂掉。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上面就布满了他们的“涂鸦”。
实际上随着时间发展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造纸技术。所以东汉时期纸张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用纸张写字。因为这个阶段的纸张价格也十分高昂。
“洛阳纸贵”虽然后世用来比喻文章扬名天下,但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却是,当人们长篇大论著书的时候就会使用很多纸张。
而当时的纸又特别贵因此才会有洛阳纸贵的说法。但是从此之后由于造纸技术逐渐提升,纸张也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家庭。
古代人用毛笔写错字的修改方法
关于毛笔的诞生坊间众说纷纭,那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就是,秦朝时期的大将军蒙恬首创。笔者认为毛笔这种神器出现之后,彻底颠覆了中国人的书写历史。从使用刻刀雕刻文字直接进入书写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经天纬地的旷世发明。
当毛笔遇到蔡伦的造纸术之后,中国人自此就进入了用笔和纸书写历史的新篇章。尤其是方方正正的汉字,不仅特别适合书法家们挥毫泼墨,而且也可以让更多人从蒙昧跨入知识的海洋。但是人们在使用毛笔写字的时候,出现错别字的几率其实也非常高。
如果是在平时练字的时候出现错别字,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在意,直接涂抹就可以继续往下书写。但如果是考试或者是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写出错别字确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虽然古代没有专业的修改液,但是古人也想出了很多小妙招对付错字。
1.古代错字克星“雌黄”
雌黄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矿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中含有硫化物和中药成分,所以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依然会,将其当做一味中药治疗疾病。但是在古代社会雌黄却是读书人的最佳伴侣。这主要是因为雌黄可以修改毛笔字。
据《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记载:“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
《齐民要术》中也有“染潢及治书法”和“雌黄治书法”一说。雌黄又名鸡冠石是一种绘画颜料。但是却可以涂掉毛笔字“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正所谓一物降一物。
当用毛笔写书法作品的时候,一旦写错字之后不想直接涂抹,或者也不想在作品上“打补丁”。这种情况下其实就可以直接使用雌黄,在错字上面反复涂抹直至擦干净为止。这其实是利用了雌黄中有硫化物的特性,因为硫化物对于淡化墨汁非常有效果。
后世人根据雌黄可以涂改毛笔字的特性,发明了一个说能力强的成语“信口雌黄”。这个成语的出处于《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比喻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结 语
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写错字都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写字的时候粗心大意或知识掌握不牢,以及思路被打断的时候就会写出错别字。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使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写字,所以出现错字之后可以采用修正液,或改正纸、修正胶带进行修改。
但由于古代社会科技比较落后,所以根本没有这些蕴含高科技的东西。但是古人也根据实际情况,发明出了很多可以修改错字的方法。比如,用小刀刮掉、贴一张小纸条或使用雌黄擦掉。当然对于一些天性洒脱的到书法家来说,只需要直接用毛笔涂抹或划掉错字就可以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