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题所述

你好,好事哦,挂职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多半情况下,去基层挂职锻炼,就意味着可以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在下去挂职之前,已经有提拔的动向和机会,只不过是某些条件还不具备,或者有竞争关系的对象条件比自己还好,去基层镀镀金,回来直接提拔。

挂职锻炼一般都是两年,能增加基层经历,也能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比如扶贫、对口帮扶、支援老区建设等,这也是破格提拔,或者和政治资历比较老的人竞争的有利因素。挂职锻炼的干部,已经有提拔意向,挂职期间在原单位提拔的都不少。即使不能提拔,也会转实职,或者转重要岗位,挂职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得到提拔任用。

当然,事无绝对。也有的在挂职期间,原来的机会消失了,被别人捷足先登,挂职回去以后,反而没有了竞争的机会和提升的岗位,需要重新排队,或者提拔到外单位的相应岗位。有的惨一点的,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3
体制内,干部挂职是很普遍的现象,是干部交流培养的一种方式,既是对干部的锻炼,也是对干部的培养,所以,各级组织都在有计划地实行干部挂职,有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力度非常大,甚至是干部提拔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中,挂职干部往往有职无权,自己的想法理念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实施,因为挂职干部到挂职单位后,一般不明确其单独分管某项工作,只是协助一个班子成员进行分管相应工作,对该工作没有决策决断权,导致很多挂职干部实际没有开展什么工作,沦为一些地方的开会干部(主要是替相关领导开会)、接待干部(代表该班子接待外来学习考察人员)、主持干部(相关会议的专业主持人),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挂职干部都只是去镀金,有这样一个经历后更容易提拔而已,对于才干的增长不明显。事实真是这样吗?对干部的成长没有多少好处吗?

我们都知道,组织派出的挂职干部,一般都是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组织是不会安排一般干部去挂职的。具体来讲,挂职干部大致可分为三类:上挂、下挂、挂帮。上挂是指基层干部到上级挂职,比如副县长到省直部门和国家部委挂职副处长就属于此类。下挂就是上级部门的到下级挂职,比如省直部门的副处长到县级挂职副县长、副书记等。挂帮则是直在有挂帮任务的地方,互派干部挂职,主要是为了便于双方沟通相关事项,比如在脱贫攻坚中东西部协作就有很多地方互派挂职干部。

每一种挂职的干部,培养的针对性是不同的。确实,挂职干部有职无权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说就是完全的镀金,对增长才干没有什么帮助。其实,挂职对于干部的成长是很有利的,具体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增加经验,挂职干部往往都是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和层级去工作,巨大的差异会丰富干部的阅历,特别是上层干部到基层挂职,对于基层工作经验的了解是很有帮助的。二是积累人脉,这点主要是指基层到上层去挂职,能积累到很多人脉资源,对于今后的发展帮助很大。三是进入组织视野,挂职干部都是组织选的,而且都是组织认为有发展前途的,能进入挂职,说明已经进入组织重点培养视野,所以挂职干部提拔重用居多。四是推动工作,特别是因为挂帮互派的干部,可不是有职无权,而是承担着相互沟通的责任,促进双方的工作开展。

所以,挂职干部还真不是有职无权只是去“镀金”,而是好处多多,如果有机会列入挂职干部的小伙伴们,赶紧愉快地去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