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去恭王府

如题所述

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去恭王府

因为有很多名人居住在恭王府比如和珅,恭王府基本可以说见证了清朝的荣辱与衰败,里面承载了历史的痕迹,所以很多人打卡。

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一八五一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和珅的官位品级远比恭王大的多,即使按清王朝册封王位等级,恭王也在亲王之后。显然,取名恭王府与和珅的地位不符。原来,和珅在此居住时叫和宅,贪婪的和珅被嘉庆皇帝扳倒查办后,这座豪宅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赐物在家族中几经转手,到咸丰皇帝时,就赐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奕。奕世袭王位恭亲王,宅邸最终落名恭王府。

王府的府门一般不临街。在府邸大门前,用围墙圈出一片宽敞的场地为前庭院,类似于现在的市政广场。正对府门的南墙没有门,进出的门都设在东西两侧。由于前庭府门两侧有一对石狮相对,故也把前庭称为狮子院。

清宫历史的一半是恭王府,是对恭王府深厚历史内涵的最详尽的总结。它见证了清朝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以及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的朝代是繁荣衰落的缩影,the锁是清政府丧失权力并最大程度地羞辱国家的标志。和平与和谐的再利用直接促进了腐败的增长,并已成为清朝从繁荣到衰落的分界线。 “魔鬼六号”提供了出售该国荣耀的机会。

65岁以上老人半价票,如果有效证件的离休人员可以免票。

北京恭王府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恭王府大修 发现神秘萨满殿

  曾见证《北京条约》签订过程的多福轩 因被音乐学院改成录音棚而保存下完整的金砖、彩绘

  “在大修中,我们发现,恭王府嘉乐堂与故宫坤宁宫萨满教神堂的建制一模一样,这充分印证了王府中有座神殿的传说。另外,在多福轩内,由于偶然原因,还保存下了完整的金砖、彩绘,与宫中的规格相同,可谓是恭王府修复中的意外之喜。”昨日,恭王府管理中心古建修缮部李中国主任告诉记者。据悉,为在2008年前将恭王府建成国家级王府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两口旧灶台

  牵出祭祀神殿

  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分为中、东、西三路。位于中路的后殿嘉乐堂是其中的重要建筑,面阔七间,颇具宫廷风格。在成为恭王府前,这里曾是乾隆宠臣和王申的府邸。诗词造诣颇深的和王申的诗就收在《嘉乐堂诗集》中,嘉乐堂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嘉乐堂被腾退完毕后,只剩下一处空房子。由于历史变迁,屋内原有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两口挪不走的灶台孤零零地留在这里。在每口直径近1米的灶台上方,还有一处木质的半隔断结构。

  这两口灶台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过与故宫中的坤宁宫西厢房对比后发现,嘉乐堂的建筑结构与坤宁宫中的萨满教神堂结构完全一致,可以认定这是一座清代萨满教的祭祀场所。

  在过去,恭王府的嘉乐堂一直被府里的人称为神殿,此次的发现印证了这个传说。

  被毁银安殿

  将在原址修复

  “有一件事情特别遗憾,就是被烧毁的恭王府的正殿。”恭王府管理中心古建修缮部李中国主任告诉记者。

  恭王府正殿是银安殿,也叫银銮殿,位于中路,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1921年2月的元宵节,因为点灯失火,银安殿及东西配殿被全部烧毁,成为一片废墟。

  目前,银安殿与东西两侧配殿遗址基本上还处于自然保存状态。李中国表示,经过对遗址的发掘、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记录,在专家对其进行论证后,有关部门将在原址对银安殿进行复建。

  见证《北京条约》 多福轩意外保存完好

  被音乐学院改成了录音棚 隔音材料竟成了“保护设备”

  多福轩位于恭王府东路,院落宽阔,采用小五架梁式建筑,属明代建筑风格,曾是恭亲王奕??的会客厅。奕??经常在此处会见官员、外宾。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行宫,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被推上了与英法侵略者谈判的第一线,全权负责与英法联军的议和事宜,谈判地点就在多福轩内。

  多福轩见证了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恭王府多福轩就被中央音乐学院改成了录音棚,天花板与地面上都铺装了隔音材料。

  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将多福轩腾退。此次大修中,在拆除轩里的隔音材料时,专家们意外地发现,天花板上的苏州彩画——牡丹兰花图保存完好,地面上还留下了与故宫中一样的金砖。

  由于多福轩内的金砖与故宫内铺设的金砖是同一种,因此非常珍贵。在恭王府的其他建筑中,由于没有这种偶然的“保护”措施,就没有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彩绘、金砖了。

  先是“门改窗” 后又“窗改门” 老资料中查出建筑“真容”

  恭王府将恢复同治年间旧貌

  正在修复中的恭王府府邸修缮规模约为1万平方米,其中复建规模约4000平方米,新建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资1.83亿元。按照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这里将恢复清代第一王府的威严与华丽。

  目前,正在修复中的建筑是多福轩。在现场,记者看到廊柱刚刚被油漆过,屋内的灰土还没有清走。

  施工前,专家们找到了1940年刊登于辅仁大学年刊上的多福轩照片,发现多福轩殿堂正中为屏门,屏门上方和两侧均有匾额、对联,墙上挂着十多块书有“福”、“寿”二字的大匾。

  在清理多福轩内部装饰时,施工人员发现,中间开间大门旁的两个窗户所用木材与别处不一样,质地、做工都要差很多。在查找资料时,专家们在清华大学找到了梁思成先生于1937年所做的恭王府实测图,对照后发现,这里原来是门,不是窗户。将此图与同治年间王府建筑样式图对照后,专家们决定,按原有规制将多福轩改回原有的三扇门结构。

  “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恭王府修复将恢复其原貌,我们只对糟朽和损坏严重的建筑材料进行了更换,原有的建筑材料占了一半以上。”李中国说。文并摄/记者 饶沛

  相关链接

  恭王府

  据考证,恭王府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曾为清乾隆帝宠臣、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后被赠给了庆王。咸丰年间,咸丰帝将其赐予其六弟恭亲王奕??,称为恭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模仿故宫中的宁寿宫,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由于恭王府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一向被传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萨满教

  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起源于原始渔猎时代,直到各种外来宗教传入前,几乎独占了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

  萨满教不是统一的宗教,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部落也没有共同的经典,很少有共同供奉的神灵,只是一种自发的民间信仰活动。萨满教信仰是一种原始多神信仰,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民族,其萨满教信仰几乎囊括了原始信仰中最古老的内容和形式。诸如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动植物等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几乎都被纳入了萨满教崇拜与信仰的轨道。

  满族及蒙古语和突厥语民族从大自然崇拜中突出了对天的崇拜,名为“腾格里”的天神被提高到至高无尚的地位。在萨满教的动、植物世界里,鸟禽往往成为灵魂的象征,其中鹰、天鹅作为萨满巫师特殊灵魂的显形尤其具有突出意义。

恭王府有那些人住过?

住过的名气最大的就是和珅,后来和珅获罪后,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

咸丰元年(1850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欣。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欣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恭亲王卒,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和坤大局来说好人,如今恭王府年收入多少,现实百性苦房奴反应着到处高楼,你看看多牌匾就是功勋,欠多少

换个立场,受到和坤好处的人更觉得他是好人了,哈哈

电视剧中的和珅,都是经过编剧重新编纂过,为了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电视剧中的人物刻画,有的时候是考虑到故事情节和舞台效果的~

历史中的和珅,没有太多的渲染,更加真实。据说,和珅年少时孤苦,很小时就失了双亲,后来京城读书,因成绩优异被老师赏识,还为他保媒说了一桩亲事,使得和珅有幸攀上了当时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关系,并因此走上了仕途!刚入仕途的和珅并没有后来那么贪婪,而是十分能干,勤勉,并依靠自己的那股“聪明劲”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渐渐走进了乾隆帝的视野,并因此取得乾隆的赏识和栽培。

由此可见,他聪明,能力才干统统都有,人情世故也相当通透(这点真令人佩服啊),可惜当了贪官,但放在今天估计还是很好用的那种。

说贪吧,其实也就存着还给了皇帝家了,何苦~~树大招风啊~~~~钱多也用不了~~还不如把藏宝楼的地契啥的写个保管100年后归还皇家,反正你好不好,贪不贪,当时都是皇帝说了算。

北京恭王府60岁以上老人能享受优惠,买半价门票吗?

北京恭王府门票:40元

普通门票: 40元/人

优惠办法:1、1.2米以下儿童免票。

2、持本人有效证件的离休人员免票。

3、对持本人有效证件的大中小学生、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半价门票。

系列游:70元/人

内容包括:门票;专业讲解员;参观开放的景点及展厅;观看王府大戏楼,并在戏楼内欣赏北京传统节目演出、品尝王府盖碗茶和小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0
1、北京人不愿意去恭王府的主要原因是嫌那里很不吉利,认为恭王府是断头府。
2、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第2个回答  2021-05-20
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恭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

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恭王府里最值得一看的要数后花园中假山下面的秘云洞,洞里有一个和珅从宫中偷出的康熙御笔“福”字碑,而据说,这里才是北京真正的中轴线所在地,而传说中的龙脉也在此处,是京城最大的福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近定阜街)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6号线到北海北站,下车后步行可至;或乘3路、13路等多路公交车到“北海北门”站下车可到。
第3个回答  2021-05-20
恭王府曾经只是一个王爷的府邸,没什么特别值得游览的美景,更何况恭王府附近就是故宫,所以很多人认为有时间游恭王府还不如去故宫走一走。
第4个回答  2021-05-20
恭王府后花园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成了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典范和样板,建筑艺术价值极高。北京恭王府值得一去。

北京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恭王府始建于十八世纪末,原为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园中景物别致精巧。

恭王府始建于十八世纪末,原为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之后和珅被嘉庆免官抄家,赐令自尽,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