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77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历程

如题所述

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芯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算得上白手起家了。中国研究氢氧发动机开展得很早,1970年就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YF-70的研制,但是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发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真空推力约8吨的YF-75氢氧发动机是长征三号甲、乙、丙迄今为止的唯一可选的氢氧发动机。1994年2月3日日本H-II火箭首发射成功,标志着LE-7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开始投入使用。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缩比试验阶段也试图使用LE-7发动机一样的高压补燃循环(即分级燃烧循环)方式,当时规划的分级燃烧循环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代号YF-78。此后不清楚是技术难度太大,还是欧空局火神和美国RS-68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影响,中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最终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设计,地面推力50多吨,代号YF-77,于2001年正式立项。
2001年12月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研制立项获得批复,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
但是2007年却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先后四次试车结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制进展。研制人员在发动机推力室从强度分析、振动分析,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等方面上进行了改进,效果不理想后又改用“一大四小”的改进方案:使用隔板喷嘴,改进推力室结构,提高面板连接强度。终于在2009年12月,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中国氢氧发动机的设计、生产、试验技术步入了新台阶。 时间研制阶段试车时长(s)备注2004年6月18日     首次全系统试车 2005年1月5日 初样 50 首次满工况整机热试车 2006年1月15日 初样 200   2006年8月3日   500   2007年11月8日   500   2008年5月20日   500   2008年12月4日   500   2009年6月30日   500   2009年7月21日   500 极限工况 2009年10月26日     大喷管摇摆状态,首次全特性、全角度摇摆热试车;累计8676秒 2009年11月   500   2009年12月 试样 500 2009年第9次长程试验,全系统大喷管长程试验 2012年5月16日 试样 520 此次试车为确定发动机首飞技术状态奠定了基础 2012年8月17日   500 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动技术状态已经确定 历经十年艰苦攻关,至2012年8月17日,YF-77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部突破,累计试车22000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