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题所述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易于理解,易与掌握。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讲明观察发现的过程。观察是1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的1种主动形式。观察总是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联系的。因此要发展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讲明观察发现的过程。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如在书上的1道数学题时,班上1位差生列的算式与众不同: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出这样列式的道理,但并没有轻率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而是热情地鼓励学生讲1讲自己列式的依据,该生边画边说。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动脑筋,想出了这种别出心裁的解法。从此这位差生学数学的热情高了,成绩也日渐上升。

3、激发学生勇于争论。争论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而能不能争论起来,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凝聚为可争论的题目,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机敏地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可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争论。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思维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学生能质疑问难,是对教材理解深刻的表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并正确引导。

5、坚持训练学生阐明探求解题思路的整个思考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思维速度远远快于语言表达速度,不少学生能列出较繁杂的综合算式,而是心里明白,但要把道理讲出来就感到特别困难。因此,坚持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的1个极为重要的突破口。对各年级段的儿童,都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6、让学生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传统教学的弊端之1是让学生生吞活剥地背概念、背性质、背公式、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其实,知识的思维价值往往是隐含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之中。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逐步吸收,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刚才欣赏了郭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整节课,不乏亮点,尤其是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郭老师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如果把它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和掌握,就会更深刻,更牢固。
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就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性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我选择的是“套圈游戏”,四人一组,每组10个圈和一个小动物玩具,记录每人套中几个,然后根据套中与没套中的数量,列出加减法算式,每组学生都活动完一次,集中反馈,这样有关10的加减法就全部呈现出来了。
二、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就有亲切感。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事先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到“衣服商标上有100%棉,金六福酒的商标上注有52%,牛奶箱上标有100%纯牛奶”等。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对“百分数”有所了解,经过教师点拨,就会形成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