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魏是反派,蜀汉是正派

如题所述

这个啊,各说各的理。
在宋代之前,曹魏都是被视为正统的。不管曹魏用的什么手段,毕竟它是从汉那里禅让得来的天下,这是有一个延续性的。而蜀汉则只是在曹魏立国后建国宣称是汉的延续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讲,蜀汉的根据不如曹魏,虽然刘备勉强算是个皇亲,但是汉明确的昭告天下禅让给了曹魏,蜀汉并没有这种延续性和法理依据。更何况,古代一直认为“王业不偏安”“得中原者称正统”不过到了宋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北宋还凑合,南宋就惨不忍睹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金过统治着,自己只能偏安一隅。这个时候金国就开始和南宋争夺这个正统地位了。金国认为自己统治着中原地区,自己应该是正统。任谁也不会认可这种说法,但是没办法,中原地区确实就是在人家手里的。所以南宋就有了一个想法,谁说的中原者是为正统了?应该是得民心者为正统。你金国捏着中原也不好使,你是蛮子不得民心,你不是正统。我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我得民心,那我就是正统。但南宋光这么说没用啊,它得拿出个例子来啊。于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的地位就被拔高了。曹魏就不是正统了,它虽然得了中原,但民心在蜀汉这边,那蜀汉就是正统的,你曹魏是篡逆。这样,南宋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个下得了台的理由,于是从此后,蜀汉变被当做正统了。其实,我们说的曹魏、蜀汉都不对。曹魏、蜀汉都是互相之间的蔑称。曹丕的国家叫“魏”,这还不算什么咯,但是刘备的国家是“汉”而不是“蜀汉”,蜀汉在当时可是个蔑视额称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2
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一家意见,不过也反应了民间的一些看法。

正统史学家,比如写《三国志》的陈寿等,一直以曹魏为正统的,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再讲蜀汉历史时,年份都是用曹魏的年份表示的。

罗贯中为啥要把蜀汉当成正统呢?

首先,罗贯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当时社会一些说书的艺人,就已经在说有关三国的故事了,他们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人,都会把富有个性的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人的故事说的多一些,自然人们就先入为主的认为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蛋了。

罗贯中写书,整合了说书人的一些故事,自然要把他们的观点带入到书里面。

其次,罗贯中把刘备作为正统,尤其是花很大的篇幅来写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也和罗贯中的出身和理想有关。

罗贯中作为一个儒家文人,心中自然有儒家那份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当时的社会,没有人欣赏到他的才华。自然,他对备受刘备欣赏的诸葛亮,有一份羡慕,希望自己能遇到刘备那样的伯乐。

同时,对于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其实融和了罗贯中治理国家的想法,有些本来不是诸葛亮的业绩,罗贯中也强加给他,就是因为这些事情,本来是罗贯中要做的,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就托付给书中的诸葛亮帮自己实现吧!
第2个回答  2015-06-12
由于历史背景,尤其自北宋以来民间说书就有了贬曹褒刘的思想倾向,再加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精彩渲染,形成了这样的观念。
当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而且罗贯中曾借鉴《三国志平话》的世界观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承袭北宋民间说书贬曹褒刘的思想倾向。虽然此书的某些情节与后来《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很多不相一致的地方,但无疑此书的产生,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了大局性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5-06-12
蜀汉姓刘,皇帝远房表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