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目前我国青少年对生命、身体的珍爱和珍惜程度远远不够。国内北医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一分钟有2名孩子自杀。
导致孩子自杀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社会及不良影视作品的误导,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自杀的头号杀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目前状况令人担忧,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生命丧失也越来越多。
抑郁比例高,呈低龄化趋势。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抑郁,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情绪低、话少、脸色暗沉、饭量减少、睡眠不好。大部分孩子在轻度、中度抑郁阶段,一旦到了重度抑郁程度,自杀倾向变得很高。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都是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上过多的压力,导致很多青少年放弃生活的希望,甚至放弃生命,有很多的自残想象,这要引起家长高度关注。
未成年人对“生与死”的含糊认知,也导致青少年不懂得珍爱生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回避“死亡”,总是用“睡着了”、“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等来代替死亡,导致部分未成年人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相信一些玄学之类的说法,还有各种“穿越影视”“自杀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诱导作用。未成年人对自我保护知识方法掌握少,学校、家庭、社会都缺乏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如遇到火情,不知该如何施救;看到有人落水,盲目施救;遇到电信诈骗,没有防范意识,轻易相信,上当受骗;遇到坏人,限制人身自由,缺乏自救意识和措施等。图片家长如何做?家长首先要高度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给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
尤其是青春期,不跟孩子硬碰硬,谨防孩子离家出走、激情自杀等极端事件。在家庭中,利用新闻事件、影视剧、图书等给孩子传授安全知识,弥补这部分知识的不足。注意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过度娇惯、保护,容易导致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打击,往往会以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来自我否定。
节假日家长要切实承担起看护孩子的责任。总之,父母要引导未成年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父母、家庭和社会,引导未成年人爱护身体和生命,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