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答,每一个哲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大学哲学系张世英先生认为,哲学乃提高人生境界之学。近年来,张先生致力于境界之学的研究,从西方现当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结合的角度,会通中西,找出中国哲学以及哲学本身的出路,为中国人、也为人本身,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张先生年届九旬 ,却一直思如泉涌,笔耕不辍,每年都要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中国哲学、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找出一条新的路径。可以说他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自己的境界之学,令后生敬畏。
  张先生认为,哲学是对人生各种活动(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做理性的、深层的反思。其反思的对象既然是人生,当然本质上就与人生不可分离。但这种反思又是深层的、理性的,它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反思,离不开名词概念和抽象推理,这就使哲学显得有些“玄”。但如果“玄”得脱离日常生活,哲学就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西方自柏拉图以后的传统哲学,尽管主导西方思想两千多年,但因为有脱离人生之弊,而遭到现当代哲学的批判、反对。马克思也反对西方传统哲学脱离人生实际的弊病,而强调传统哲学应该终结,哲学应当现实化。中国传统哲学一向重人生,这是它的一大优点。张先生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一优点为己任,主张哲学乃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就是教人不要停留在低层次的人生境界,如个人主义的人生境界,一味追求功利的人生境界等,而应提升到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其实就是要求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实现“和而不同”的理想社会。
  张先生对境界之学的研究是与他对人生、对哲学的深入思考相同步的。早在1995年他出版《天人之际》一书时,就已经提出了哲学应以提高人生境界为主要任务。2001年出版《哲学导论》一书,又对这个观点做了系统发挥。张先生在该书中把他所主张的哲学明确界定为“万有相通的哲学”,他认为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思想,因其不以区分主客为哲学原则,不重物我之分,不重认识论,不重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之自然物的认识与征服,因而徒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主观精神境界,而缺乏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途径。张先生由此主张把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与主客关系结合起来,会通中西,提倡一种新的“万物一体”的哲学。并且用万物各不相同而又相通的理论来论证万物一体。他强调万物彼此各不相同,没有绝对的同一;但又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三个“相互”,就是“相通”的具体内涵。张先生受尼采关于“相互”的认识启发,认为天地万物就是这样三个“相互”的网络,每一物、每一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纽结,一个交叉点。物与物之不同,人与人之不同,在于交叉的方式各不相同;人与物之不同在于人有“一点灵明”,而物则无此“一点灵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8
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