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历史背景:清末,中国北洋水师整装待发,拟为运兵的商船高升号护航。但正要起锚时突然传来熄火的命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李默然饰)前往提督衙门询问原因。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

影片评价:

该片是历史片,但又不囿于历史的真实,为激励民族正气而做了适当的改动。该片在总体艺术水准上十分完整、凝炼,称得上是慷慨悲壮,大气磅礴。该片塑造了几个极其鲜明的艺术形象,主人公邓世昌。

毫无疑问地集中寄托着创作者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他是主战派的代表,忠勇兼备,性情刚烈,从力主出海作战到最后弹尽粮绝之际,下令全舰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他的英雄气概,爱国热忱,视死如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浓烈炽热,沉着深切,将这一代爱国将领表现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3
伪满州之地遗留着日本的遗毒,要毒害中华英雄方伯谦险恶的居心。整剧内容令人作呕。李鸿章一位卖国贼比秦桧还坏一千倍,涂脂抹粉变成功臣。《清史稿• 李鸿章传》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宰相合肥天下瘦,李二先生是汉奸。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这些流传在清末朝野的诗句,满天飞。岂是事岀无因。 李鸿章签了三十多份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利用权势不让任何人签条约除了他。而且挟洋自重,西方指名道姓只能李鸿章一人签约。因为只能签不平等条约才能从合约里收到回扣钱,因此不管打赢打输全部加大赔偿,从条约利益里收回扣钱。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淋漓尽致。导致李鸿章之后,卖国行为层出不穷。李鸿章肆意滥抢功劳和贪污,把持朝政四十年,导致中国从世界首富天朝之国走入蛮荒之国。一个无德之人,官越大做了越多对国家和人民危害越大。晚清洋务失败李鸿章一人之咎!此后中国一再屈辱再屈辱,与李鸿章卖国息息相关,几亿中国人凄惨死亡,皆因李鸿章一人之过。
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鸦片、性情浮华,亳无韬略,虽为海军统帅,而平日宿娼聚赌,好私斗,一身匪气,不但没有半点海军知识,连普通陆军知识都不具备。没有海军的知识用什么来判断手下好与坏,用什么来领导海军?据正史记载,丁汝昌是投降日本后,畏罪服食鸦片加酒自杀。光绪皇帝极为愤怒,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世间最恶毒的判决“死无葬身之地” 。生时污染人间精神,死后污染无辜青山。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全部来自沈葆桢。没有沈葆桢,李鸿章完全没有能力创建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来自福州船政,除了丁汝昌之外。整个北洋水师将领全部来自福州船政。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北洋水师表面是李鸿章创立的,事实上是福州船政水师。海军是技术兵种,用人和评价手下的好坏,提升战力,需要海军知识。可以说,每一位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之死,都是被丁汝昌和李鸿章所冤杀。居然把这种祸害之徒,涂脂抹粉变成英雄。
邓世昌一位平庸英雄吹了比天还大。邓世昌是被李鸿章特意奖励,李鸿章可是一大卖国贼,那邓世昌虚假功名又有什么意义?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按照当时情况,既然致远号的船身已经被击中,并且有了大幅度的倾斜,倾斜的船会转弯,怎么可能去撞上日本军舰?而且致远舰也不是中了日舰鱼雷爆炸沉没的,日本甲午之战记录所有日舰未发一枚鱼雷。邓世昌致远舰是内部自爆沉没,是人为引爆。为什么邓世昌不选择与舰同爆共存亡?邓世昌的特殊英雄不成立。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有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正史《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济远舰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方伯谦济远舰只有两千吨级,中了70多炮弹已到沉没临界点。这是临阵脱逃吗?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现代中国怎么会培养出这些导演,令人严重不适!
第2个回答  2015-02-21
清末,慈禧太后专权,政府腐败,清帝国,和日本帝国为了得到朝鲜和大韩帝国的控制权所以开战结果清帝国输了,签了马关条约,当时有个邓世昌英雄 ,当时是甲午年所以称甲午海战,总结虽然清政府投入了大量军事能力,但还事暴露了,清帝国的腐败,也让宝岛台湾落入了日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21
甲午战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6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