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不要单列条目;

2.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评述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6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观上两种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制定。其代表人物有诺笃尔普、涂尔干等人。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与个体发展的需要。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应当说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立场。但是这种教育目的观忽视了个体的活力与存在,最终追求的社会存在的价值也成了无源之水。个人本位论有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它强调人的个性,对于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教育的专制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它把个人的自由与社会对立起来,最终其倡导的个性发展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在教育目的观上,应当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二者实现有机的结合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