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摔跤吧爸爸》?

如题所述

大家好,我是倾情,很高兴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

《摔跤吧!爸爸》可以说是近年来从印度引入中国的最受欢迎也最成功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非常正能量,从父爱、励志和信念等正面角度入手,再加上印度天王级影星阿米尔-汗的倾力出演,造就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电影虽然通篇基于印度男权主义,或多或少与我们的价值观有所出入,但总的来说,电影的核心导向还是正面的。

因此这部电影不止在印度备受推崇,后来引入中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的题材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印度的一位摔跤手爸爸用尽心力培养出了两位世界冠军级别的女摔跤手,而当这件事真正通过电影的形式演绎出来,我们才能够感受到那个父亲的执着信念有多么强大。从电影当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阿米尔-汗演绎出来的父爱的力量。

父爱是不分国度的,当马哈维亚为了吉塔做出一系列父爱无疆的举动的时候,每一个做父亲的以及有父亲的人,都会感同身受,这或许才是《摔跤吧!爸爸》获得如此高口碑的最重要原因。当然,除了剧情之外,演员的出色演绎以及电影之外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为了能够演好马哈维亚老年时这个角色,阿米尔-汗将自己吃成了一个大胖子,然后又迅速减重,为了拍戏阿米尔-汗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职业精神,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演员的原因。从剧本的严谨性到电影的中心主旨,再到演员的态度,这些都无可挑剔。综合起来,便造就了《摔跤吧!爸爸》的超高票房和口碑。这部励志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电影,注定在印度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很高兴今天在百度知道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摔跤吧,爸爸》可以说是引领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风潮,讲述了退役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阿米尔汗饰演)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替自己完成为国家赢得金牌的梦想,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有一天,马哈维亚突然发现女儿身上摔跤的天赋,于是把她们培养成运动员。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典型的三幕剧,结构和叙事方式都是传统的做法,当然传统并不是意味着不好,只是表达的一种选择。这部豆瓣高达9分的作品,到底是哪些点让大家兴奋的呢?

一、双向的困境与成功

《摔跤吧,爸爸》简单来说讲述的故事是通过努力达成梦想。但是这个“达成”是双向的,一个是两个女儿的成功,一个是爸爸的成功,整部作品把两方的困境都顾及到了,在一开始的时候爸爸想要女儿们练习摔跤,但是女儿们并不愿意,来自女孩爱美的天性和旁人对于女孩男孩打扮的不认可,这一困境本身并没有给爸爸造成困境而是给女儿造成了困境,但是当女儿拒绝练习的时候,困境就转换到了爸爸身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环套一环”。

到后面,两个女儿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女儿进入大学学习体育后有了自己新的想法和爸爸成了对立关系,这一困境便是双方的困境,同时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小女儿成为了让爸爸担忧她会变成姐姐那样的又一困境,以及姐姐与妹妹的矛盾。

二、女性主义

这部电影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并不深刻但是十分准确,在一部电影准确有时候比深刻更重要。从一开始爸爸想要男孩成为他梦想的继承者到开始相信女孩也可以做到,这是父亲的转变。女孩自己希望自己是“女孩”的样子,到接受女孩可以有不同的样子,以及身边的人对他们的看法。这些都是对女性主义的表达和探讨。

反观中国所谓的女性电影依然停留在“小妞电影”的阶段,实在是应该好好学习。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如果不是《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们恐怕很难理解平等和尊严对于印度女性来说有多么的艰难。我想影片最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花尽半生的心血将两个女儿从平庸的生活里拯救出来,教给他们摔跤的本领和技巧,让她们最终成为了可以为国争光的女运动员。更重要的在温情与励志的背后,影片在力争为印度女性争取平等诉求主题上的升华,才是真正让观众为之肃然起敬的。

我没做到的,我们的儿子将来会做到,他会为印度赢得金牌。

曾经的马哈维亚(阿米尔汗饰)是一名全国摔跤冠军,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选择退役。马哈维亚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参加一次英联邦摔跤比赛,为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为此,他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未出生的孩子身上,他确信他的儿子将来必能替他完成梦想。影片的开始,纵然开明如马哈维亚,骨子里也依旧流淌着印度民族生来的男权血液,他认为有些事情只有男孩可以胜任,而女孩,根本不可能。

一直以来我都想要个儿子,希望他能为我们的国家拿个金牌,但我居然忘了金牌谁都可以拿,不管是男是女。

马哈维亚意外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着做摔跤手的天赋,他惊喜之余决定将她们培养成真正的摔跤运动员。同时,他也抛弃了以往固执陈旧的观念,决心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两个女儿的身上。他以一家之主的权威命令吉塔和巴比塔每天晨起训练,放弃她们最爱的炸油饼,像个男孩一样穿上短袖短裤奔跑在乡间。当女儿们受尽了训练的苦楚决意反抗时,马哈维亚狠心剪掉了她们的长发,让她们在村民的面前丢尽了脸。吉塔和巴比塔觉得父亲一厢情愿的将自己的梦想加诸在她们身上的这种行为非常的让人讨厌,但她们又无力反抗,只能忍受着村民们每日的嘲笑和不怀好意的目光。其实女儿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伟大的父亲正承受着巨大的非议为她们改写命运。

我倒希望我也有个这样的父亲,让我可以摆脱家务和锅碗瓢盆的命运,不用在14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去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

很多时候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正活在幸福里,正如吉塔和巴比塔,她们痛苦的抱怨父亲的“独裁”所带来的不自由。可是她们的同学,一个14岁的新娘却告诉她们,她希望能有个这样的父亲,因为他将女儿们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和全世界对抗,默默忍受着世人的嘲笑,只希望他的女儿们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吉他和巴比塔是在那一刻彻底觉醒的,年少的她们或许不懂她们身在的国度对于女性有着多么不公平的对待,而她们的父亲正在以一己之力与世俗做抗争,他何错之有?吉塔和巴比塔的觉醒,是影片的一个重大转折,只有女人自身认识到了这种不平等所带来的巨大悲哀,才是女权意识真正的崛起。

你是在跟所欲歧视女性的人在战斗。

影片的中间段部分简直是酣畅淋漓的,经过了漫长的铺垫,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运动员之路才真正的开启。她们一路过关斩将,在印度邦级的各大比赛中碾压了所有的男性选手。有了这些和男子摔跤的比赛经验,吉塔和巴比塔在女子摔跤比赛中轻而易举的脱颖而出,而吉塔则最终拿下了全国摔跤比赛的冠军。到了这里,马哈维亚已经越来越接近他的梦想。只是他的内心开始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梦想究竟是他的,还是属于吉塔和巴比塔的?如果一开始他是抱着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但现在,女儿们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摔跤运动员,而在这个过程中,马哈维亚经历了太多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而女儿的金牌之路,或许又多了另一份深沉的意义,拿到金牌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在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那段巧妙的设计。因为吉塔教练的陷害,马哈维亚被反锁在了杂物间里,而此时吉塔正在英联邦摔跤大赛的场地上等着他。看不到宛如精神支柱一样的父亲,吉塔起初很惶恐,连连失分,但想到父亲曾经说过的“爸爸不可能一直陪着你,你要靠你自己。”时终于在最后的22秒里以五分绝杀,成功逆袭。这一段的安排,我觉得是吉塔彻底完成人生逆袭的象征。以往的她身侧总离不开父亲的陪伴,就算是曾经叛逆过,最终也还是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但大结局时,吉塔依靠自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这时候的她已经可以跳脱出父亲的安全范围,她实现了不可能,也终于可以自由、独立的成长了。而吉塔的成长,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成长,而是她身后千千万万个等待觉醒的女性的成长。

《摔跤吧!爸爸》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或许真实的事件更为震撼人心。但从一部商业电影本身来说,能将一部励志的竞技类电影既拍出了父爱的厚重和竞技的热血沸腾,又拍出了热波澜壮阔的为全民族女性奋斗的使命感,它无疑是优秀的。

第3个回答  2020-09-18

《摔跤吧!爸爸》的价值,是超脱电影之外的,它对于社会公平性和女性权利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意义。

评价任何一部电影都应该将它放在匹配的时代和事件中来讲,因为生活和生命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土壤。而《摔跤吧!爸爸》,则是在当今印度对女性命运的忽视的社会现状下,一面写实又凌厉的镜子。

在描绘被压迫的女性形象时,《摔跤吧!爸爸》独辟蹊径选中了两个女摔跤运动员。对于吉塔和巴比塔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更多的印度女性来说,她们的一生早早就被安排好了。

也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电影最后吉塔获得的那块金牌才显得如此珍贵,也如此热血。

当然了,对广大被忽视的印度女性来说,意义重大并不是那一块金牌,而是吉塔和巴比塔选择的那条艰难却自由的路。

为了拍摄这部《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先增肥到194斤,后来再疯狂减肥54斤,去完成电影中马哈维维亚年轻时的戏份。这是他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也是对于《摔跤吧!爸爸》这一电影的尊重。

《摔跤吧!爸爸》很容易让我联想到2018年的一部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

在题材的选择上,两部电影都致力于反应社会现状和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在形式上,两部电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在镜头上,两部电影都采用了浅显易懂的镜头语言,基本上都是缓慢移动的镜头,少有固定镜头和其他炫技的长镜头之类。《摔跤吧!爸爸》与《我不是药神》一样,不是学院派的心头爱,却是普罗大众最容易接受的风格。

世界上有很多事,需要去表达出来,好在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载体——音乐、文字、电影。将镜头伸向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地方,才是电影的使命。

第4个回答  2020-09-18

摔跤吧爸爸是2016年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由阿米尔•汗主演。本片严肃中带着浓浓的温情,以及一个父亲对女儿们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摔跤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生涯结束后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为国争光获得金牌。

所以将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身上,没想到一心想要儿子的他,妻子却接连为他生了2个儿子,在自己的希望落空后为此消沉了许久,直到一次自己的女儿们和男生之间的打斗,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们有着非常出色的摔跤天赋,自己的希望可能并没有落空.......

其实这部片子不仅反映出了父母对孩子所强加的厚望,还有着当下印度对女子一种很不公平的生活状态,影片刚开始他对两个个女儿非常严酷,仿佛她们出生在他家就注定了是世界冠军一样,甚至在女儿的生理期也不能避免高强度的训练。

为了断女儿的愿想,甚至剪了她们最为重要的头发,她们去学校同学都嘲笑她们。在这里我觉得我是讨厌这个父亲的,他太过专制,太过蛮横。在这里将印度的父权威严表现的十分透彻,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里发生的一切。对影片刚开始传播的理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但是后来的转折点是在他们有一次从家里逃出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开始的。说实话看到新娘我都在怀疑她是新娘吗?明明才是个上初中的小孩子呀。在人们都忙着给新娘化妆,人人都开心的时候,新娘却是一脸的沮丧,于是大女儿吉塔问她的新娘朋友,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新娘回答说她不想嫁给一个没见过几次面的人,而且他们两个根本都不知道结婚的意义是什么?而吉塔回答,那也要比我爸爸对我们2个要好。

她的新娘朋友却说,你父亲是在为你创造一个不用被别人安排出嫁,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未来。她甚至希望她们的父亲是自己的父亲。看着朋友的满脸愁容,那个时候她们醒悟了,训练也不偷奸耍滑了,后来吉塔也考进了国家的一所体育学校。

但在训练的过程中她的老师对她之前使用的格斗方法嗤之以鼻,认为格斗就是应该按标准训练来,她的格斗技巧都是错的。其实这也是在讽刺人们对当下事物不知道创新,只会一昧的按照惯有模式进行。

直到一次放假回家与父亲发生争吵后,回到学校,要临近比赛了,这时她发觉自己的实力水平一直难以突破,甚至有倒退的倾向,因为她之前按照父亲的格斗方法一直战斗,现在又在学习学校的,所以搞得两者都很矛盾。

    我觉得这种矛盾的状态应该不只是对自己的怀疑,也是对父亲的教育方式的一种怀疑,也是青春期少年对父亲高大形象持有怀疑的一个真实剪影。

而在有一次与母亲通话中她说了这个事,结果父亲直接从乡下跑到了城市里每天起早贪黑陪吉塔训练。在最终吉塔还是在最后的决赛陷入了苦战。在被压制到绝境时突然想到了父亲以前用过的绝招,成功逆转,获得了冠军。

这个故事以我来说是印度近几年来拍的比较不错的一部电影,它里面透露出了许多印度当下的价值观、家庭观、还有青少年对人生道路中的迷惘,以及最后对亲情的实体描述。而其实吉塔就是我们想要成功的自己,无论是身体的艰辛还是精神上的迷失,都是成功道路上所必须的。

只要你克服了这些,那么你很大的概率是能够成功的,而另一边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指引她训练的父亲也是相当于一种精神支柱,亲情的支持使她的成功更加的牢靠。所以这不仅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也是一部充满亲情感人的作品。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观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