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为什么叫北洋?

如题所述

北洋政府为什么叫北洋的原因是:北洋政府是由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袁世凯逝世后,北洋各部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军阀控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内斗的中原大战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历史沿革:

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

1913年,袁世凯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见讨袁战争)。

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见白朗起义)。

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洋政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