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立治安“军令状”保莞邑平安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东莞,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创业的热土、生活的乐园”,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就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年轻与活力,被这座城市的向上精神所吸引。
从一个农业县,升级为地级市,东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东莞GDP超过3000亿,正式挺进GDP“3000亿俱乐部”。而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取得这一成就的基本保障。
文明的提升也正是根植于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这块基石之上。实施“依法治市”、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东莞用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的决心。
东莞的法制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广泛细致的法制宣传,和风细雨的法制教育,文明公正的执法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执法宗旨。
城市治安从社区抓起
家住南城胜和社区的刘鹏举如今睡觉安稳多了,因为他所在的出租屋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他所在的社区入选了全市首批平安社区大名单。
刘鹏举颇有感慨地说,自从开始创建平安社区,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他所在的社区都有民警或是治安队员进行巡逻,出租屋内也安装了视频探头,整个社区的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社区治安搞好了,整个社会的治安就好起来了,就好像一个人,如果身体各个部位控制不出毛病,那人自然就会健康。”一位“老公安”形象地说。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也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防范工作的有效载体。
今年初,市政府向市民许下承诺:今年内创建100个平安社区,新建120个社区警务室;4年内,全市597个社区中的90%社区创建成平安社区,同时将创建平安社区被列为今年市政府的“十件实事”之首。目前,全市已建成507个社区警务室,推进了警力下沉,使全市基层所队一线警力达到8318人,占总警力的88.3%。
同时,东莞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为外来人口而设置的行政机构(正处级)——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从各方面关心新莞人,为新莞人提供服务。
立“军令状”保莞邑平安
建设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城市,首先必须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
2006年,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东莞毅然“亮剑”整治治安,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年底社会治安不明显好转,将向全市人民道歉。全市上下立即掀起整治社会治安行动高潮。“铁腕”、“粤安”、“秋风”、“飓风”、“粤鹰”、“治摩风暴”等行动一波接一波,2006年底,媒体调查显示:86%的市民对社会治安满意,东莞市委市政府兑现了承诺。2007年,东莞社会治安又实现进一步明显好转。
“打击黄赌毒,东莞一定要高调!在打击方法上,既要坚持重拳出击,又要坚持精确打击。”在今年初的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强调。
据了解,我市社会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效果。2007年,莞籍戒毒人员月均在戒155人,占月均总人数13%,对比2006年同期下降49%;2006年至2007年,全市共侦破毒品案件469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465名,摧毁贩毒团伙85个,毒品合成工场3个、毒品加工工场7个,缴获毒品海洛因25千克、冰毒(含冰毒片剂)116千克。
在打击贩毒取得战果的同时,我市的禁吸戒毒工作的力度和效果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两家对吸戒毒人员进行治疗的门诊,已治疗吸毒者421人。此外,对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明显加强。
市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是以“无毒社区”为创建载体,促进禁毒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仅2006年一年就表彰优秀“无毒小区”14个,无毒社区101个。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法援服务
“老板说我们上交身份证后才能上班,这样可以吗?”
“这是不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扣留公民的身份证,建议你先跟工厂负责人协商,如果有需要可再联系我们。”
这是东莞法律援助热线“12348”的一个记录。该热线每天会接到关于法律咨询的电话超过20个,全年接到的该类电话数超8000个。
东莞近千万的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受文化素质偏低、法律常识缺乏的影响,他们对法律援助的需求越来越重。据悉,早在1999年,我市就开通法律服务专线,当时的号码是2490148,2003年4月,为方便市民记忆和拨打,东莞又着手建立“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由市法律援助处负责接听及解答。其中,2006至2007年度,共接听“12348”法律咨询热线13073人次,日均接听来电19人次,平均接线率100%。多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全面支持和充分保障。
1999年12月,我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法律援助办法》,这是广东省首部由地级市人大通过的法律援助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财政拨款从最初的19万元上升到458.8万元,为东莞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目前,市法律援助处已在全市32个镇(街),依托当地司法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办事处。法律援助热线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另外,市普法办还组织“送法进企业”,开展普法宣讲活动;通过设立“东莞普法网”,开展“城市暖流”活动,同时在全民普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理、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制定政策保障见义勇为者
“东莞只有1万多警力,要管理1000多万的人口,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警力有限,民力却无穷,东莞要积极探索调动社会力量抓治安的机制,真正形成社会治安社会管的局面,让广大群众都来关心这个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治安防范,刘志庚如是提出。
近两年来,为实现社会治安社会管的局面,东莞积极筹建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起草《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和《东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对在我市获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人员,颁发不低于10000元奖金。
今年初,有关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准予被评为“东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的新莞人入户的实施意见》,为符合条件提出申请的新莞人办理了入户手续。
刘志庚也表示,让见义勇为的新莞人入户,将他们纳入了政府的医疗保险中,政府为见义勇为者报销医药费,让他们养好病,要让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相关链接
等红绿灯市民日渐增多
闯红灯者屡见不鲜
红灯停,绿灯行,按信号灯指示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如今,在东莞的各大路口,遵守交通秩序已渐渐成为东莞市民的出行习惯,而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背后却有着一堂让人难忘的“教育课”。
冼明,现为南城一地产公司职员。3年前,他来到东莞开始了职业生涯,东莞交通秩序的不断变化,对冼明的触动不小。他说,3年来,由于自己职业的需要,东莞的32个镇(街)全都跑遍了,过去,闯红灯、横穿马路的人很多,行人不让机动车,机动车更不会礼让行人,人车混战的情况屡见不鲜。
文明出行市民日渐增多
“红灯亮,东莞交警提醒您注意安全,绿灯亮,东莞祝您一路顺风。”如今,带有语音提示的交通信号系统已经走上了岗位,随着东莞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投入,市民的交通意识不断提高。
“现在走在大街上,很多重要路口都能够看到执法人员在执勤,行人与机动车抢道的现象也越来越少,自觉等红绿灯的人也在增多。”冼明说。行人与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畅顺了很多,整个城市看起来也更舒服。
市公安局副局长卢伟琪曾多次上街劝谕行人,对于改变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卢伟琪认为,行人良好的交通习惯需要交警部门多去帮助培养。
多年来,东莞在宣传交通安全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力气,如制定《东莞市交通安全宣传量化考核标准》,对各镇街的宣传工作从机制建设、基础建设、五进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紧密结合全市开展“三有序”活动,组织民警深入校园开展“公共交通礼让有序”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企业、社区、村等单位进行巡回演讲,在城市公交、客运出租行业开展“倡导文明行车,构建和谐交通”为主题的宣教活动。
构建文明城市感言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陈波:
为见义勇为者办理入户手续,为见义勇为的市民办理入户,可以在医疗等各方面给予帮助,让见义勇为的市民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一件对全社会都有意义的好事。
点评:为见义勇为的新莞人入户,体现出来的是东莞城市的包容精神,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体现。
市公安局副局长卢伟琪:
经过几年的努力,机动车违法的现象现在东莞已经很少见了,遵守交通秩序的人越来越多,整体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警方仍然抽调了大量警力充实到路面,现在人流量较多的路口,都有执勤交警,我们特别要求每个执勤交警必须严格管理、加强教育。
点评:改革开放三十年,东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大量的人口也为东莞的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东莞的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市民良好交通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李灿林:
“东莞见义勇为基金会”采取了多种措施募集见义勇为专项资金,降低奖励门槛,拓宽奖励面,加大奖励力度,使见义勇为基金真正发挥作用,几乎每一次发放见义勇为奖金,都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点评:见义勇为基金,没有让英雄的血白流,这也是东莞对见义勇为者的关怀,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关爱。
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唐耀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秩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的下降也受益于这一改善。
点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东莞交警将继续加强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劝谕和管理,让好的交通习惯继续保持下去。
法制大事记节选
1 1999年开通法律服务专线(2490148),2003年4月建立“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
2 1999年12月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法律援助办法》,这是广东省首部由地级市人大通过的法律援助规范性法律文件。
3 2006、2007年度,共承办刑事指定辩护案件3782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532宗,接待来访群众13481人次,共为困难群众节省法律服务费1594.2万元,办案质量保持零投诉。
4 2006年,东莞“亮剑”整治治安,并立下年底社会治安好转的“军令状”。
5 2006年12月27日,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正式成立。
6 2007年,莞籍戒毒人员月均在戒155人,占月均总人数13%,对比2006年同期305人下降49%。
7 2007年11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东莞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成立。
8 2008年3月,在全市政法工作暨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刘志庚第一次提出要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入户问题。4月21日,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被市综治委评为“东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的新莞人准予入户东莞。
参考资料:东莞市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