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中的“屠大窘”等词句怎样解释才能更加通俗易懂?

如题所述

《狼》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叙述了一位屠户和两只狼相斗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对初一的学生而言,结合课文注释,基本上是可以疏通句意、把握内容的。

不过课文里的几个词句,个人觉得注释不够通俗,比较生涩,学生不大好理解。本人结合课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力求把这几个词句解释得更加通俗易懂,希望能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屠大窘”应该怎样解释翻译?

“屠大窘”里的“窘”字,课本下面的注释是“处境困迫,为难”;句子翻译为:屠户的处境困迫。这样的解释和翻译是正确的,不过不够通俗易懂。本人把“窘”字解释为“进退两难”,句子翻译为“此时此刻,屠户进退两难”。这样的解释翻译,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顾野有麦场”应该怎样理解翻译?

“顾野有麦场”里的“顾”字,课本下面的注释是“看,视”;句子翻译为“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这样的解释和翻译虽然正确,但是“顾”字解释不到位,与具体语境不够贴合。

面对两条贪得无厌的狼,屠户恐惧害怕,进退两难,行路之中,情急之下,环视四周,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打麦场,麦场中的一个柴草垛。所以这儿的“顾”,最为准确的解释是“环视四周”。“顾野有麦场”可以翻译为:情急之下,屠户环视四周,惊喜地发现田野上有一个打麦场。

其实学生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就已经学习过“顾”这个字,原句是“元方入门不顾”,“顾”字的解释是“回头看”,这里不妨把这两处的“顾”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辨析词义的不同之处,以便加深理解。

第三,“苫蔽成丘”应该怎样理解翻译?

“苫蔽成丘”里的“苫蔽”,较为生僻难懂,课本上的解释是“覆盖,遮盖”,句子翻译为“遮盖成小山一样”。其实只要联系生活情景,“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的意思就是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成小丘一样的柴草垛。“苫蔽”通俗地来说就是“堆积、堆盖”的意思。

这个句子,只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另外,“止”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分别是“止有剩骨”、“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止露尻尾”和“止增笑耳”。这四个句子里的“止”字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仅仅,只”、“停止”,属于一词多义,在理解翻译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区分,理解运用,识记积累。

总而言之,本人以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中的“屠大窘”“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等重点词句,理解翻译的时候尽量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尽量避免生涩难懂,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7
我觉得家长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解释这样的成语,因为孩子就可以通过故事情景联想到这成语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21-12-17
我觉得家长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跟孩子说明情况,这样可以让孩子通俗易懂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第3个回答  2021-12-17
”屠大窘“这些词语可以解释为屠夫瞬间开始害怕或者屠夫心里非常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