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培院士和陆佩华女士是父女关系吗?

如题所述

陆佩华是陆道培院士的女儿。

2015年5月,陆佩华自美国载誉归来,正式加入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现任陆道培医院副院长,国际部诊疗中心主任,血液肿瘤科主任。

陆佩华自小就接受着来自父亲的医学熏陶。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陆家世代从医,几代陆门人皆悬壶济世。到了近代,陆佩华的爷爷陆南山是上海有名的眼科医生,被尊为上海“四座大山”之一;陆道培院士是陆道培医院的创始人,作为“亚洲骨髓移植之父”在国内享有盛誉。

陆佩华的履历

1987年到1988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大内科,实习医生。

1988年到1990年,美国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大内科的住院医生。

1991年到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血液病医疗部血液专科完成了临床医学博士后的一系列学习,血液病专科医生。

1995到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疗部肿瘤专科完成了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规范学习,肿瘤科专科医生。

1996年至199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骨髓移植医疗部做研究工作。

1997年至今,被美国血液病专科协会认证为血液病专家,有美国血液病专科医师执照。

1998年至今,持有美国癌症专科医师执照,被美国癌症专科协会认证为癌症专家。

陆佩华执有美国行医执照,可开美国处方药。

陆道培(1931- ),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他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药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作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贡献。1984年以来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当选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迄今唯一的一名委员。担任国内8种医学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骨髓移植”(BMT)和“血液病治疗”等两种国际期刊的编委。论文27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0部。

大学毕业后陆道培被服从统一分配到中央卫生部,后再次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医院(即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工作。院长钟惠澜每周到病房查房作具体指导,查房之余还作方向性的指导。陆道培在回忆钟惠澜对他的培养时写道:“除了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学习外,钟大夫强调要系统学习。这对我影响极深。这使我在做完住院总医师前首先读完了哈氏内科、心脏病、肾脏病、内分泌、热带病学??等专著,随后读完了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白血病、血液学实验等专著。我深深体会到非但书本中的大字有用,书中的小字亦使我受益匪浅。我后来在临床上对疑难病、罕见病能够做到不疏漏与此有密切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一位匈牙利血液学专家来人民医院工作。陆道培从她那里学到了血液形态与凝血检查,还对各项检测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特别对凝血酶原与抗凝血酶Ⅲ的计算方法作了创新性的改动。以后又有机会跟随一位罗马尼亚血液病专家,她擅长于血液免疫学。他为了要争取这个学习机会,就将白天的门诊、急诊换为夜班。这样他白天就有了学习的机会。

经中国科学院的认真评选和推荐,第七届陈嘉庚基金奖的医学奖被决定授予陆道培一人。颁奖典礼于1998年4月22日在花园城市新加坡举行。这是一次隆重的颁奖仪式,礼堂里早就贵宾和家属满座。由新加坡总统黄鼎昌亲自将系有彩带的金质奖章授予同在主席台就座的陆道培。同在出席仪式的还有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等。陆道培先是聆听该奖评委对他的评语,再是接受总统颁奖,随后又向主席台上下欢欣的人们鞠躬。这是一个何等隆重、神圣又兴奋的时刻。此时此刻陆道培深深感受到事业上的成就高于一切。比世界上任何财富与地位更重要。他做过的是正确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