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代码是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3-05-13

重庆文理学院院校代码:10642。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重庆渝西学院;2005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校介绍

重庆文理学院,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66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留学生10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400余名。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机械、材料与化工、农业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建设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单位。

硕士点: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

一级学科:林学

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材料学、人类学

校级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林学、社会学、工商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化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4月,该校“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师范新升本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得重庆教学成果一等奖。园林专业被立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渝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被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累计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19项、市级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8项。

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在交流学生、交流访问学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公派俄罗斯留学、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马来西亚2+2联合培养本科生、美国和新加坡带薪实习、留学菲律宾等项目;与永川、大足、彭水、垫江、贵州省丹寨县、绍兴市越城区等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伙伴关系;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所属的重庆德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2012-2013年度,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4年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为首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称号。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机械工程、环境设计

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软件工程、电气及其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

国家特色专业:园林


                                   

科研成就

2011至2016年3月,该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7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达到4600余万元;科研成果持续增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市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2项,被SCI、SSCI收录330余篇,其中一区20余篇、二区8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40余项。

2015年,“重庆文理新药创新团队”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开发”项目代,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万钢副主席和杜占元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学校全方位改革、多角度创新、超常规发展的模式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誉为“文理现象”。

研究机构

据2021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特色植物产业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市级科研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发改委测试服务中心:重庆市微纳米光电材料研发及测试服务中心

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植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靶向创新药物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产线协同创新中心

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群与图的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激酶类创新药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创新靶向药物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经济植物生物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情绪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材料表界面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复杂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止2016年2月底,图书文献总量253万余册,其中印刷型文献总量174万余册,电子图书79万册,年均订购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报纸100余种。引进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EBSCO和SPLINGER外文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有渝西县志、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 、精品课程资源库 、该校教师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