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代码是多少?

如题所述

湖南工业大学代码是1153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湖南工业大学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研究机构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学校历史

株洲工学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础大学创建。

1985年3月,株洲基础大学更名为株洲大学。

1986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株洲大学的基础上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本科),并正式开办四年全日制本科专业。

1987年12月,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

1989年6月,国家教委发文,将“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正式定名为“株洲工学院”,具有包装特色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学校。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包装总公司为主。

湖南城市建设学校

1984年,株洲市城建电视中专创建。

1988年,更名为株洲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中专。

1992年,更名为湖南城市建设学校。

湖南省财会学校

1980年,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创建。

1986年,更名湖南省财会学校。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正式创建,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61年3月,长沙有色冶金学院147名学生转入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编为三个大专班。

1962年9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更名为株洲有色金属学校。

1969年7月,冶金工业部下文,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下放由湖南省冶金局主办,601厂管理。

1971年6月,湖南省革委会批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复办,更名为株洲粉末冶金学校。

1978年8月,湖南省革委会发文,株洲有色金属学校更名为株洲冶金工业学校

199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南冶金职工大学(1998年创建)并入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更名为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株洲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1973年1月,株洲市革委会决定成立株洲市教师辅导站,属市办中学一级机构。

1978年,更名为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

1990年,升格为株洲教育学院,隶属于株洲市政府。

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文,正式确定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株洲教育学院。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株洲教育学院更名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株洲师范学校

1958年,株洲师范学校正式创建。

1959年5月,被列为湖南省属三十二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1978年8月,恢复招生并开办大专班。

1999年6月,并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以后

2001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并入株洲工学院,变更为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是株洲工学院的独立学院。

2006年2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

2018年10月,学校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820人,专任教师1917人,其中教授294人,副教授633人,博士373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4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1人,16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4人进入省"百人工程",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3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80个本科专业;湖南省“双一流”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2个、湖南省重点专业8个、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印刷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法学、体育教育、翻译、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包装工程、会计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湖南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湖南省重点专业: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自动化、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

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设计学(自定)


学术科研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建有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中国包装总公司设计中心、3个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产学研基地、3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建有包装研究院、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191项。

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兰斯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与中国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中国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学校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校风,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6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1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了刘镇武、周伯华等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代表。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