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线城市?

如题所述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018年4月26日,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鲜出炉,15个“新一线”城市排名也正式公布,成都再次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这也是成都第四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广深”。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正式发布,根据“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北京(94.65分)、上海(91.07分)、广州(80.91分)和深圳(79.22分)排名重新回到“北上广深”。 

划分数量

全国共计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20年5月):

一线城市:4个

新一线城市:15个

二线城市:30个

三线城市:70个

四线城市:90个

五线城市:128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2

一线城市(First-tier City)是中国民间对城市分级体系中的最高等级城市的称谓,最初来源于房地产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普遍被公认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包括首都北京、直辖市上海,以及广东省省会广州、经济特区深圳市,统称“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也是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排行前四的城市,GDP占全国八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六分之一,资金总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除北上广深外,余下城市具体分级则众说纷纭,标准各异。或将其余直辖市、各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划分为二三线城市,将其余普通地级市及经济发达的县、县级市、城镇划分为四五线城市。对消费市场而言,一二线城市被称为“高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被称为“低线城市”。

2013年,中国财经杂志《第一财经周刊》提出“新一线城市”概念,综合人均收入、教育资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选择等多项更具现代商业意义的指标,对全国400个城市进行排名分级,将未来最有潜力晋升传统一线城市的15个城市称为“新一线城市”。

经济相关

相关数据显示,这四座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圳市虽与广州市同属广东省,但在经济上是计划单列市。

2010年代以来,广州市和深圳市所在的广东省与北京市、上海市,在六个能为中央政府提供财政盈余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前三。

2016年,上海、北京、深圳为中央政府提供了16989亿元的财政盈余,超过六省市财政盈余30373亿元的一半。其中,深圳市2016年的财政盈余接近于浙江省、江苏省的一半,是福建省的4倍多。而这些财政盈余被中央政府用于对全国25个省市的财政转移支付,以维持地方政府财政平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